在巴林左旗林东镇,有这样一位“巾帼先锋”,她怀揣着对家乡的热忱与乡村振兴的梦想,扎根福山地村,以党建为笔、产业为墨、善治为纸,绘就了一幅村美民富的新画卷。她就是福山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辛雅菲,一位用实干与担当诠释初心使命的党员。

初心如磐,返乡逐梦

2010 年,辛雅菲踏上工作征程,先后在巴林左旗就业服务局、民政局历练积累。2020 年 3 月,响应“乡招村用”号召,她毅然回到家乡福山地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助理,彼时的她,满怀着为乡亲谋福祉的壮志豪情,决心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大展拳脚。

“家乡养育了我,看到村里发展有潜力、乡亲们有期盼,我就想着要回来,尽自己一份力,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辛雅菲回忆起返乡初衷,目光坚定而炽热。正是这份质朴初心,支撑着她在乡村一线摸爬滚打,历经风雨,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如今的岗位,扛起全村发展“掌舵人”的重担。

党建领航,筑牢根基

头雁振翅聚人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第一工程’,我得当好这个‘主心骨’。”辛雅菲深知,村“两委”班子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刚到任,她便马不停蹄组织“三会”——支委谈心会、支部座谈会、群众恳谈会,广纳民意、凝聚共识;开展“三访”——访老党员、访困难户、访示范户,深挖村情、明晰方向。在她带领下,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干劲十足,成为村民信赖依靠的“先锋队”。

阵地建设强堡垒

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福山地村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农机合作社如同一颗“工业心脏”,15 台先进机械涵盖耕种收全程,对内保障农事高效运作,对外承接业务增收 7 万元/年;土地流转合作社整合 1561 亩土地,推动“三变改革”惠及 345 户 1052 人;强村公司携“相遇蜘蛛山下”品牌,让优质大米走出乡村、叫响市场,党组织凝聚力在产业发展浪潮中持续攀升,真正做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

队伍培育添活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辛雅菲任职四年间,精心培育 4 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 3 名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巧用“一点通”赋能终端,线上线下齐发力,确保党员教育无死角、作用发挥全覆盖,锻造一支素质过硬、冲锋在前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产业兴旺,富裕一方

水稻种植铸品牌

福山地村与水稻种植的缘分,可追溯至上世纪。1927 年高丽人开启种植篇章,历经岁月沉淀,如今近 2300 亩稻田星罗棋布,产出大米颗粒饱满、口感软糯,声名远扬。辛雅菲瞅准商机,带领党支部领办标准化稻米加工厂,注册专属商标、设计精品包装,年加工量超 300 万斤。“一亩良田”认购活动如火如荼,与多家企业长期签约,让优质大米端上城市餐桌,稻田变“钱田”,乡亲们喜笑颜开。

庭院经济绽活力

自 1985 年起扎根的蔬菜大棚,是福山地村另一张“产业名片”。近年来,辛雅菲引领村庄向绿色无公害转型,200 亩李子园、8200 棵鸡心果郁郁葱葱,户均一栋大棚,依托“基地 + 企业 + 农户”模式,与商超“牵手”,打通产销梗阻。2023 年 200 亩设施春棚拔地而起,为庭院经济“扩面增效”,“巴林左旗的菜篮子”越装越满,村民腰包愈发鼓胀。

农田升级促增收

2021 至 2022 年,山前、前进自然村先后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共计 1390 亩土地“旧貌换新颜”,玉米产量每亩跃升 300 斤,户均增收 1000 元,农业根基愈发稳固,产业振兴底气十足。

人才汇聚,激发动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活水源泉”。辛雅菲深谙此理,在她和班子努力下,福山地村成为“磁吸石”,近两年吸引 10 余位外地返乡创业人才“归巢”,培育本土种养殖大户 30 余户,“头雁”带“群雁”,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人才既要引得回,更要留得住、用得好。”为拴心留人,村里开办农民讲习所,定期邀农技专家“传经送宝”,与人才贴心交流、助解难题。返乡大学生也投身村委会,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智慧,各类人才在福山这片沃土“各显神通”,汇聚起乡村振兴磅礴力量。

文明润村,德润民心

志愿服务暖人心

“有困难,找志愿者!”福山地村志愿服务队如今已壮大至 124 人,环境整治、扶老济困、农机帮扶等服务超 100 余次,身影穿梭街巷田间,成为村里一道亮丽“风景线”,既助力产业发展,更扮靓乡村颜值、传递文明温度。

文化铸魂树新风

依托文化活动室,文明实践所“好戏连台”。评选孝老敬亲、致富能手等模范 59 人,打造 3 条靓丽小巷,多彩文化活动轮番上演,村民精神世界“富”起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福山蔚然成风。

生态优先,绿色崛起

福山地村依傍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辛雅菲秉持“两山”理念,大刀阔斧推进生态建设:3400 亩杏树嫁接大扁杏,无公害果蔬采摘园、农家乐、垂钓园错落分布,30 余处李子园、5 处葡萄园果香四溢,生态产业多点开花。

借助新媒体,水稻风光、田园景致“云端”出圈,2023 年游客量破 1.5 万人次,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绿色之地”声名渐起,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绿水青山真正化作金山银山。

善治赋能,和谐宜居

数字赋能解难题

辛雅菲立足便民,创新打造数字赋能乡村系统,“一点通”终端覆盖赋能、村部、广场、掌上四类场景,基层治理“智”理升级,信息畅达、服务高效,打破乡村发展“梗阻”,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网格治理畅民意

构建“村党组织 - 网格党小组 - 党员联系户”体系,“群众提议 - 网格收集 - 组织牵线 - 党员办理”机制高效运转,四年来化解矛盾纠纷 100 余件,“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常态,乡村治理“神经末梢”畅通无阻。

基建提升惠民生

2021至2024 年,福山地村基础设施建设“大步快跑”:2.2 公里水泥路蜿蜒村间、街道绿化扮靓村容、改水工程润泽千家、防洪大坝筑牢屏障、街道硬化延展幸福空间,村庄颜值与品质“双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溢。

在辛雅菲的不懈奋斗下,福山地村从默默无闻的村落,蝶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有福之村、福山之地”。谈及未来,她目光坚定:“乡村振兴路还长,我会扎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继续拼搏,让福山地的明天更美好!”,相信在她的引领下,福山地村将在乡村振兴征途上阔步前行,书写更多辉煌篇章。(记录者:梁宝进)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