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公益记录者深入固安县牛驼镇,来到传承百年的“王龙吊子”馆。一踏入餐馆内,宽敞的大厅便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那是美食的诱惑,是味蕾的期待。食客们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他们或品尝着美味的“吊子”,或与亲朋好友畅谈。他们的笑声、谈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热闹的氛围。此时,一位年逾七旬的长者热情地迎了上来,与我们用和煦的笑容亲切的问候,他就是“王龙吊子”馆的创始人刘子芳。香气扑鼻的“王龙吊子”配上小米面制作而成的炉糕是一道享誉远近的美食。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每一口“吊子”都蕴含着历史的厚重和匠人的心血。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宁静的王龙村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名叫刘子芳,初中毕业后,他就肩负起了家族传承的责任,跟随着父亲刘芝涛学习制作吊子美食。每当村里有红白喜事,他都会起早贪黑地忙碌着,为乡亲们准备清香味美的吊子宴席。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刘子芳逐渐掌握了许多烹饪技巧。他熟练的技艺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街坊四邻的称赞与信任。
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刘子芳与妻子韩春凤成家后,决定将这份家族传承的美食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于是他们开设个饭馆,以当年备受欢迎的吊子美食为主打,起名为“王龙吊子”馆。
创业之初,“王龙吊子”馆只有三间简陋的西厢房。然而,正是这简单的开始,却承载了刘子芳夫妇对美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以真诚待客,用心制作每一道菜品,尤其是那道传承已久的吊子美食,更是让每一位食客流连忘返。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龙吊子”馆的美食渐渐在过往食客中传开了口碑。客人们纷纷称赞其菜品的美味与独特风味,口碑逐渐传播开来。人们开始对“王龙吊子”馆的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从天津、北京大都市慕名而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坚守,“王龙吊子”馆在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成功获得了当地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正式成为了当地知名的餐饮品牌。
这一路走来,“王龙吊子”馆见证了刘子芳和韩春凤从初出茅庐的年轻夫妻,成长为备受尊敬与信赖的餐饮业者。他们始终坚守初心,以诚信经营赢得了口碑,更赢得了客人们的信赖。刘子芳韩舂凤夫妇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努力、有坚持,就一定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每天清晨,刘子芳和韩春凤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起早挂晚儿料理着饭馆的生意。他们的饭菜干净卫生,香味扑鼻,色味俱佳。特别是“王龙吊子”馆的小米面炉糕、三合面窝窝头和酥脆可口的油酥烧饼,更是深受顾客喜爱。这些传统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寓意着家的温馨和团圆,成为了许多顾客心中的美味回忆。
每到中午饭时,“王龙吊子”馆的生意非常火爆,南来北往的顾客络绎不绝,餐馆内总是座无虚席。夫妇俩始终将顾客称为“上帝”,以周到的服务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喜爱。
2020年,“王龙吊子”馆逐渐发展壮大,换新装、展新貌,为进一步提升顾客用餐体验,为食客营造更加舒适的就餐环境,从最初的三间平房,建成如今有上千平米两层楼房。现餐厅正式投入使用,以清新雅致、别具一格的面貌迎接广大食客的到来。无论是社会家宴还是团体宴会,他们都能为消费者提供宽敞的宴会大厅和优质的服务。
在九十年代初春,刘子芳韩春凤夫妇得知王龙村建学校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时,立即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以支持学校建设。他们的慷慨解囊,不仅解决了建学校的燃眉之急,更是用他们的点点余热,为王龙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善举,不仅体现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更彰显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尊重和重视。他们的行为,如春风般温暖了王龙村的教育环境,如甘霖般滋润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他们的付出,为王龙村的教育事业铺平了道路,使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近年来, 刘子芳一家人通过辛勤付出使“王龙吊子”馆生意兴隆,逐渐富裕起来。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201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幸降临到本村李江涛一家。李江涛的爱人刘燕被诊断为白血病,这个消息对于原本平静的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治疗,家中已耗尽所有积蓄,并借遍了亲友。如今,她需要再次赴京接受更为高级的治疗,而家庭面临的困境愈加严重。
正当李家一筹莫展之际,邻居刘子芳伸出了援手。他深知李家的难处,便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儿子们,决定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他们毫不犹豫地筹集了一笔慰问金,第一时间送到了李家。这份及时的帮助如同一场甘霖,为李家带来了希望和力量。刘子芳的儿子们将这份心意亲手交到李江涛手中,并鼓励他们要坚强面对,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日子。这笔慰问金不仅解决了李家燃眉之急,更给予了他们无比的鼓舞。他们明白这份帮助背后是邻居刘子芳一家人的关心与支持,这份情谊让他们倍感温暖。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这危难时刻,刘子芳父子勇敢地站了出来,为疫情一线捐款。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人们的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刘子芳父子深知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们没有选择置身事外,而是选择了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的真谛。他们捐出的款项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每一分钱都凝聚了他们的心意和力量,都传递出人间的温暖和希望。
“王龙吊子”馆自创立以来,始终以炖吊子为主打菜品,炖吊子是猪下水猪肠子炖制而成的美食,在刘家祖孙三代的近五十年传承中,“王龙吊子”的加工程序始终严格精选配料。经过浸、煮、焖等多个环节,最终呈现出暗红色的炖吊子。这道菜透着浓郁的香气,吃在嘴里清香味美而不腻。其独特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嚼一口烂而不碎,浓郁的香味越吃越浓,久久挥之不去。
2016年,“王龙吊子”被升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因为如此,“王龙吊子”受到了八方食客的青睐。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附近的居民,都对这道菜赞不绝口。他们品尝着这道美味佳肴,感受着刘氏家祖孙三代的不懈努力和传承精神。
现如今,“王龙吊子”早已是地方美食的佼佼者,它的独特味道,不仅仅是食物的呈现,更是刘氏家族荣誉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未来的日子里,“王龙吊子”馆将继续传承祖孙三代的精湛技艺,为更多的食客带来美味佳肴和家的温馨。(记录者:张庭怀)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