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的姐姐是个痴迷历史的小记者,九岁的弟弟是个调皮好动的“十万个为什么”。
研学大巴停在卢龙瓮城前,车门一打开,姐弟俩飞奔冲向了这座明代军事遗迹。
“航航,快看!这就是古代打仗用的‘陷阱’——瓮城!敌人要是贸然冲进来,那可就自投罗网了!”姐姐在瓮城门口驻足,兴奋地喊道。
“啊?这不就是个椭圆形的院子吗?敌人冲进来,守军不也危险啦?”弟弟歪着头,满心疑惑。
姐姐神秘一笑:“才不是呢!你想想,敌人费劲攻破第一道城门,冲进来一看,四面全是高墙,这时守军把内外城门‘哐当’一关,他们就成了……”
“成了饺子馅儿!”弟弟兴奋地跳起来,小手比划着,“敌人就是饺子馅,四面城墙就是饺子皮!”
姐姐被逗得哈哈大笑:“差不多!这就叫‘瓮中捉鳖’!守军从城墙上射箭、扔石头,敌人躲都没地方躲!”
弟弟环视了一圈城墙,假装拉弓射箭:“那我要是守军,就在这儿埋伏一百个弓箭手!”
姐姐点头:“没错!而且你看,瓮城门和主城门是错开的,敌人冲进来还得拐个急弯,在慌乱中更容易被歼灭。这也叫‘关门打狗’!”
弟弟咯咯笑:“关门打狗?那敌人不就是一群傻狗,自己往口袋里钻?”
姐姐被逗乐了:“对呀!古代人可聪明了,专门设计这种‘口袋阵’。敌人进来容易,出去可就难喽!”
弟弟突然想到什么,压低声音:“姐,那要是敌人特别多,把瓮城挤爆了怎么办?”
姐姐指着城墙上的暗孔:“看到那些小洞没?那是藏兵洞!守军可以躲在里面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城垛上还能倾倒滚木礌石、金汁火油…….”
“金汁?是黄金化的水吗?”弟弟瞪圆了眼睛。
“这个‘金汁’可比黄金可怕多了。“姐姐做了个鬼脸,“是煮沸的……咳咳,你长大就知道了。快看这个转角处的马道,守军就是从这里快速调兵的。”
弟弟若有所思地摸着斑驳的城墙,“姐姐,上次我们用VR看平遥古城时,是不是也有瓮城啊?好像比这个卢龙瓮城更壮观!”
“每座瓮城都是独特的。”姐姐轻轻抚过墙砖间的夯土,“卢龙瓮城虽然规模不大,但这些裸露的夯土层、风化的砖石,都在向我们诉说真实的历史。我们真实触摸了它的原始与沧桑,给了我们最真实的震撼呀!你看这道裂缝,可能是当年炮弹留下的……”
夕阳为古城墙镀上金边,弟弟忽然指着天空:“姐,那朵云像不像一只探出瓮城的乌龟?”没等姐姐回答,他又蹦跳着跑开了。
姐姐打开笔记本,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六百年风吹雨打,城墙砖石早已斑驳,但古人的智慧依然清晰可辨。这些凹凸不平的痕迹,是冷兵器时代的密码,提醒我们和平的珍贵……”
“姐姐快来!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通道!”弟弟的呼喊从马道传来。
两个小小的身影在城墙马道上奔跑,他们的笑声惊起了城堞上的麻雀,六百年的砖石仿佛也被注入了新的生机。
或许,研学的意义正是如此:在脚下的泥土中,挖出被时光掩埋的文化密码。(小记者:刘佳宁 刘佳航)
(指导老师 张艳平 汪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