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山东郓城这片充满豪情与希望的大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身着救援制服,怀揣奉献精神,总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成为守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力量。山东郓城红十字应急救援协会这支由退伍军人锻造的队伍,始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党建红”引领“救援蓝”,十几年如一日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年均响应任务超过50次,培训惠及数万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精神,成为闪耀在鲁西南大地上的生命守护之光。

传承红色基因,锻造退伍老兵“救援铁军”。郓城红十字应急救援协会,于2009年发起由参加过雅安地震一线救援的退伍老兵发起,现有骨干队员42人、志愿者100余人,均为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具有奉献精神的爱心人士,涵盖退伍军人、医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多个领域,其中退伍军人占比超过70%。一个优秀的救援团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建设。协会高度重视注重团队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高标准打造了占地2700平方米的标准化基地,设立完善了训练场、装备库等机构设施,配齐配强了指挥专业车、冲锋舟、卫星电话、水域救援设备等专业救援装备,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了队员职责分工,确保团队高效有序运转。定期组织队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考核,同时加强与其他救援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队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应急救援“红色引擎”。早在2020年7月,协会就成立了党支部,目前党员已发展到25人。多年来,协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应急救援、人道救助等业务工作全过程,持续强化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建载体,探索“党建+救援”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擦亮了郓城红十字应急救援党建品牌。坚持以思想铸魂,积极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以党的先进理论指导协会各项工作开展,使协会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三会一课”与技能培训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将党建工作与红十字精神有机融合,党支部成立后,第一时间组建党员先锋队,在应急救援任务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全力守护生命,争当危急时刻“最美逆行者”。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冲锋在应急救援的最前线,在郓城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援中,他们从未缺席。无论是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还是意外事故救援现场,协会的队员们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在一次暴雨洪涝灾害中,郓城县部分村庄被洪水围困,大量群众受困。协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队员携带专业救援设备奔赴受灾现场。他们驾驶着冲锋舟,在湍急的洪水中来回穿梭,将被困群众一一转移到安全地带。经过数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解救了上百名群众,为他们送去了生的希望。近年来,协会先后跨省驰援8次,应急救援的脚步遍及大江南北:2020年安徽六安水域灾害救援、2021年郑州水域灾害救援、2023年北京房山、河北涿州水域灾害救援……2019-2022年疫情期间,先后参与防控消杀400余次。2024年至今,协会与郓城县消防大队联合开展水域救援行动21次,成功救援21人。

强化社会担当,将博爱精神撒遍水浒大地。为提高广大群众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协会走进学校、社区、企业,积极开展公益培训活动,队员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现场演示,传授火灾逃生、地震避险、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实用的应急知识,掌握必备的应急救援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社会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在“5·12”防灾减灾日、“世界红十字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对红十字事业的认知度。2025年4-5月份,连续两个月地毯式推广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创新“培训进田间地头”模式,在武安镇等乡村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近年来,协会先后开展培训和学校防溺水宣传活动200余场次,覆盖人数达3万余人。协会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送温暖活动,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队员们的善举如同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大家的心灵。几年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万小时,充分展现了红十字人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郓城红十字应急救援协会将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全力当好郓城人民生命安全的守护者,给更多的人送去希望和温暖,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贡献力量。(记录者:赵玉秋)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