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高峰期的哈尔滨西站,南来北往的人潮涌动不息。在这繁忙景象中,一抹鲜亮的“志愿红”格外引人注目——他是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市政系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专业供热高本235班的徐浩。红色志愿者马甲后背已被汗水浸湿,他却始终步履不停,以热情的笑容和专业的服务,为旅客送去夏日的清凉与安心。而这份坚守,并非偶然,早在哈尔滨市第九届亚冬会期间,作为哈尔滨市来顺公益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的他,就已在同一岗位留下过暖心足迹。
亚冬会期间,哈尔滨西站作为重要交通枢纽,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宾客。徐浩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从引导参赛人员快速接驳,到协助外国友人沟通交流,再到帮行动不便的旅客搬运行李,他的身影穿梭在候车大厅、进出站口的各个角落。有一次,一位国外运动员因错过接驳车焦急徘徊,徐浩立即用流利的英语安抚情绪,协调车辆并全程陪同,直到对方顺利出发才松了口气。那些日子,他常常一站就是数小时,却始终以饱满的状态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暑运的繁忙丝毫不亚于亚冬会期间。面对旅客“去太阳岛坐几号线地铁最快”“机场大巴上车点在哪”等络绎不绝的问询,徐浩总能迅速给出清晰指引。为提升服务效率,他利用休息时间整理热门地点交通路线图,引导旅客使用自助查询设备,平均每天解答问询数百次,成了旅客信赖的“活导航”。“多了解一点,多准备一点,旅客就能少走弯路。”这句朴实的话,是他对志愿服务的注解。
主动上前、贴心帮扶,是徐浩不变的行动准则。暑运中,他曾一路小跑帮独自出行的老人搬行李到站台,也曾为带两个幼儿的母亲协调快速通道并拎起大包行李,面对坐轮椅的旅客,总会半蹲下来细心询问需求。这些举动,和亚冬会期间他主动为其他志愿者分享经验、带动团队高效协作的表现一脉相承,彰显着年轻人的担当。
旅客的感谢是对他最好的肯定。“太感谢这个小伙子了,没他帮忙真不知道怎么办。”得到帮助的阿姨真诚道谢;亚冬会期间被他协助的外国友人,更是竖起大拇指用中文说“谢谢”。面对这些,徐浩总是腼腆一笑:“能做些有意义的事,帮到大家就很开心。”无论是寒冬的亚冬会,还是酷暑的暑运,他的热情从未因季节变换而降温。
徐浩的持续奉献,离不开学校的培养。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德育放在育人首位,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涵养责任担当。从亚冬会的国际舞台到暑运的民生一线,徐浩用行动展现了该校学子“崇德尚学、精工笃行”的风貌,也印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成效——让每一位学子在奉献中成长,在担当里闪耀青春光芒。(记录者:金宇婷)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