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史庄村红色宣讲团的“五老”成员却顶着酷暑,受邀来到胡庄镇公益暑托班,为孩子们送上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
公益暑托班里,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聆听“五老”们讲述新四军老兵史保东的传奇经历。史保东1926年出生于胡庄镇史庄村,14岁便投身革命,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次战斗,全身多次负伤,但始终坚守在战斗一线,为国家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在1944年的大岗战斗中,他的肺部被日军子弹打穿,伤势严重,但伤一好就立刻重返战场。他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让在场的孩子们深受触动。
随后,宣讲团成员们带着孩子们走到一个个展板前,指着上面熟悉的名字,用丰富详实的资料、生动鲜活的故事和真挚饱满的情感。将十多位史庄村烈士的英勇事迹,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
下午,孩子们走进红色血脉主题展馆,他们隔着玻璃看着泛黄的战地日记、锈迹斑斑的战士水壶,有孩子小声问:“他们是不是很疼呀?”稚嫩的话语让在场者动容,历史的温度在这一刻直抵童心。
临近九三大阅兵,“五老”们特意讲述了家乡老兵史保东的故事——10年前,这位满身伤疤的老兵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着受阅队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那只曾握过枪、负过伤的手,久久没有放下。“他站在那里,手举得笔直,像一棵不老的青松。”史根银老师哽咽着讲述,孩子们虽未必全懂“负重前行”的深意,却都紧紧攥住了小拳头。
夕阳西下,“五老”的身影渐渐远去,孩子们却仍在念叨:“明天还能听爷爷讲故事吗?”这个夏天,红色的种子已在童心深处扎下了根。(记录者:栾小娟 曹海龙)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