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的一个深夜,新加坡澳洲国际学校的学生宿舍里,17岁的田阳轩正在浏览母亲微信朋友圈。屏幕的蓝光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一则来自单亲妈妈赵阿姨的求助信息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这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母亲,独自抚养着即将高考的儿子。照片里,她佝偻着背在狭小的厨房做饭,墙上贴满的奖状与简陋的家居形成鲜明对比。"孩子英语成绩一直上不去,我实在没能力请家教......"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母亲的无助。
一、云端课堂里的坚守
第二天,田阳轩就通过母亲联系上了远在哈尔滨的赵女士。"阿姨,我可以免费辅导弟弟英语。"这个承诺,他坚持了整整三年。
每周2次的线上辅导很快成为固定日程。为了配合国内时间,田阳轩常常凌晨就起床备课。新加坡潮湿的晨雾中,他的台灯总是宿舍区最早亮起的一盏。
"阳轩哥哥讲课特别生动。"赵女士的儿子小杰回忆道,"他会把枯燥的语法编成小故事,还会找来新加坡的英文报纸给我读。"翻开小杰的英语笔记本,密密麻麻的批注中不时出现"轩哥小技巧"的标记。
“2023年寒假”,田阳轩的母亲回忆到:高烧39度的明轩裹着毛毯坚持上课,额头上贴着退烧贴,声音嘶哑却依然耐心讲解着定语从句。课后他才告诉我,自己第二天有期末考试。
二、从线上到线下的温暖接力
2024年暑假,田阳轩第一次走进赵阿姨的家。在道里区不足40平米的出租屋里,他注意到冰箱里只有半颗白菜,小杰的书桌是用旧衣柜改装的。临走时,他"不小心"落下一个信封,里面是自己省吃俭用的零花钱。
"这孩子心细得像绣花针。"赵阿姨抹着眼泪说,"有次视频时听到我咳嗽,没几天就寄来了止咳药和营养品。"
三、破茧成蝶的蜕变
改变在点滴中发生。小杰的英语成绩从67分稳步提升到110分;原本自卑的男孩开始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赵阿姨也在田阳轩鼓励下,成为社区单亲妈妈互助组的联络员。
2025年高考放榜日,田阳轩正在参加期末考试。手机突然震动——是小杰发来的录取通知书照片。考场上,这个向来沉稳的少年忍不住红了眼眶。
四、奇迹在于彼此照亮
当哈尔滨的第一片雪花飘落在道里区旧衣柜改制的书桌上,新加坡的凤凰花正灼灼盛放。五千公里的时空在云端课堂里折叠成永恒,六本小杰专属英语笔记与一张烫金的录取通知书,共同镌刻下跨越山海的温暖契约。这场始于深夜屏幕前的善意,终将化作千万颗种子——有的在新加坡的晨雾中抽芽,有的在松花江的寒冬里破冰,而所有向阳生长的力量,终会汇聚成照亮人间的星河。田阳轩与赵阿姨的故事告诉我们:当青春的锋芒遇见母爱的坚韧,当异国的灯火温暖北国的寒窗,最动人的公益从来不是单程的施予,而是两颗心在彼此照亮中,共同完成的生命蝶变。(记录者 肖丹丹)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