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以“旗帜小记者”的身份走进了中阿网创立19周年纪念大会的会场,有幸参与中阿网创立19周年纪念大会暨2025中阿创新合作论坛活动,这段经历如同一束强光,穿透校园的日常,为我打开了瞭望世界的新窗口。这一天对我而言意义非凡,能亲身参与这场见证中外交流历程的盛会,既是一份荣誉,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国际视野启蒙。当我满怀着期待的心情踏入北京国贸大酒店中国宴会厅会场,就被“共创创新桥梁,深化中阿合作”的主题标语映入眼帘,我便被热烈又庄重的氛围所感染到,现场汇聚了来自各方的重要嘉宾,我环顾四周,齐聚一堂,大家都为中阿合作的发展而来,看到大家脸上面带微笑,并带着同一份期待,言谈间满是对中阿关系未来的憧憬。

在会议活动开始的环节,我们旗帜小记者很荣幸能站在舞台一起领唱国歌,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既紧张又激动,站好身姿,用最饱满的状态演唱着,当听着激昂的旋律化作滚烫的热血,在胸腔翻涌流淌着。当我看到中外嘉宾一同凝视着国旗,那种民族自豪感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具象成眼前这庄重的画面,无声却有力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会议活动内容十分精彩,我们不仅见证了“中阿网新站上线仪式”、“项目发布及签约仪式”还有精彩的演出节目等等。同时,通过嘉宾们的分享让我对中阿网的故事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自中阿网2006年成立之初,它就像一座搭建在丝绸之路上的“数字桥梁”,从最初帮助几家中国中小企业对接阿拉伯市场,到如今累计服务数万家企业与机构。通过倾听大会会议中嘉宾的分享内容,我了解到中阿网始终在中阿外交、文明交流和经贸合作方面发光发热,助力中阿合作项目达成,涵盖经济贸易、投资、能源等多个领域 。如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愈发紧密,合作领域在不断拓展。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文化旅游,从能源合作到科技创新,中阿双方携手共进,不仅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

会议间隙中,我鼓起勇气采访了中阿网嘉宾领导,当采访国际友人时,起初我的声音都带着颤抖,英语单词好像也调皮地躲起来不知道怎么开口说出来,事先准备的采访提纲和问题也紧张不知所措如何采访提问了,就用中文采访的国际友人。我在会议活动前就查阅了一些资料,虽然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早就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更要做新时代的“丝路使者”。采访结束后,让我明白,高端的会场盛会、多元的文化交流,让课本里的“国际交流”、“文化自信”有了真实模样。当我观察外交礼仪,那些得体的微笑、规范的礼节,背后是对不同文化的尊重,聆听观点碰撞,阿拉伯朋友聊起中阿合作的期待,中国嘉宾讲述创新实践,不同的口音、相似的热忱,让我明白“合作”不是口号,是一群人实实在在的双向奔赴。原来国际合作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它藏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里,藏在每一个跨越国界的梦想中。

这场活动是生动教材,文化自信是要靠故事与真诚来传递,国际视野需亲身站在交流前沿去看、去听、去连接。这次参会的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扎了根,它让我明白,世界从来不是割裂的孤岛,而是唯有相互理解、彼此成就,才能共同书写更美好的未来。现在的我还是一名旗帜小记者,亲身体会记录下每一次盛会,我自身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提升和加强学习。我已经暗暗下定决心,未来要努力学好外语,提升采访能力和专业技能,一言一行都要用心认真的去完成,多多的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商务礼仪,等到有一天,我也能像今天在场的前辈们一样,为中外交流搭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桥梁。毕竟每一次小小的努力,都是在为更紧密的国际合作去添砖加瓦的。

通过这次参会让我深刻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也激励我在今后更加关注世界动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今天有幸亲历中阿网19周年盛会,中阿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因为我们始终相信,1+1的力量远大于2。作为一名旗帜小记者,未来我要带着这份热忱与成长,继续当好中国声音的传递者,在更多国际交流的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架起友谊桥梁,因为我知道,青少年的声音,也能成为促进理解与合作的力量!我们一起加油!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