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陡峭的崖壁,风霜蚀刻着斑驳弹痕,青苔悄然漫溯。然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宣言,却如不灭星辰,穿透历史尘烟,始终迸射灼灼光芒。当阴翳蔽日、挫败如潮、命运锁链缠身,这两句诗,便是斩断迷惘的利刃,重燃勇气的火种,照亮那条名为“从头越”的崎岖征途。

郭帆先生创作书法作品

历史长卷徐徐铺展,绝境中奋起的身影,是暗夜永恒的灯塔。越王勾践,会稽山折戟,身陷囹圄,尊严尽失。然卧薪尝胆,廿载砺心,将屈辱熔铸为信念之火。 终焉,蛰伏的烈焰喷薄,“三千越甲可吞吴”,于深渊之底,踏出了“从头越”的惊世一步。北宋苏轼,遭“乌台诗案”重创,从庙堂青云坠入黄州泥泞。巨大落差未使其沉沦。赤壁江风明月间,他将失意淬炼成旷达,“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顿悟,正是灵魂“从头越”后抵达的辽阔苍穹。这些不朽魂灵昭示:真强者,非不跌倒,乃跌倒后,凭“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绝,重立如山,化坎途为天梯。

此刻,身陷现代高速齿轮,工作重轭、生活琐屑、情海波澜,织成无形茧壳,将你我层层围困。沮丧、无力、阴影,足以将心拽入幽谷,曙光似遥不可及。这便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切肤之痛——前路似铁,冰冷坚硬。然,正是在这令人窒息的茧中,“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召唤才如惊雷贯耳。它宣告:困局非绝境,茧壳即熔炉,是蛰伏蓄力、待机涅槃的重生道场。 当如茧中蛹,于沉寂中积蓄破茧的雷霆之力。破茧,是一场向内的征伐,是“从头越”的壮烈实践。挣扎与阵痛,必经之路。学那沙漠胡杨,直面“真如铁”的荒芜,将根须深扎现实岩隙,于干旱中汲取生的琼浆。学那迷航之舟,认清“雄关漫道”的险恶,果断校准罗盘,重定航标,以“迈步”的果决劈开新航程。更要学那暗夜萤火,以“从头越”的微芒为火种,在绝望罅隙中,执着点亮名为“希望”的星辉——纵只一点,亦足破暗引航。

当孤寒彻骨、援手难觅,那穿越时空的金句,便是最雄浑的回响。历史星河中破茧而出的身影,其辉光跨越千年,依然能点燃我们“从头越”的胆魄。仰望峭壁劲松,于贫瘠中傲立,向“雄关”无声宣战;凝望暴风海燕,于骇浪间“迈步”穿行,无惧“漫道”狰狞。 它们以生命呐喊:伟力之源,在于直面“真如铁”的清醒,更在于践行“从头越”的不屈!

立于时光之岸回眸,那些穿越“雄关漫道”、以“从头越”之姿破茧而出的身影,依然清晰如昨。他们以生命刻写的启示,振聋发聩:生活的风暴或烈如铁,命运的沟壑或深似渊,但只要心中激荡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号角,我们便拥有在困顿废墟上重铸脊梁、直面新天的洪荒伟力!怀揣这份穿越千年的豪情,无畏迎向每一道“真如铁”的险关,毅然踏出每一步“从头越”的征程。坚信:每一次困境中的奋力“迈步”,都是撕裂茧壳的壮举;每一次微小的“从头越”,都在为最终的破茧积攒耀世之光!终有一刻,积蓄的伟力将冲破桎梏,我们定能破茧而出,如蝶振翅于晴空,绽放那独属生命的、璀璨夺目的万丈光芒!

作者简介

邓军强,作者系作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新时代党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