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灵溪后门山的山路上就传来了铁锹与石块碰撞的脆响。天台爱心团队应急救援队汤有钵队长挥了挥手臂,额角的汗珠顺着晒成古铜色的脸颊滑落:“大伙儿加把劲,这危房的横梁都朽透了,趁着今儿天好,务必清干净!”话音刚落,身后身着橙色救援服的救援队队员便应声而动,铁锹铲土的闷响、锯子切割木头的锐响,在宁静的山坳里交织成一曲特别的晨曲。

这里是灵溪村民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后门山脚下的这老房早已无人居住,墙皮斑驳如老人脸上的皱纹,几根歪斜的木梁像随时会折断的骨头,悬在头顶;不远处的坡地上,几棵枯死的松树更成了“定时炸弹”,枝干在风中摇摇欲坠,去年就曾有枯枝砸坏过村民的菜棚。“每次台风天过,我都睡不着觉,总怕那老房子塌了,或是树倒了伤着人。”住在附近的王大爷站在路口,望着忙碌的队伍,眼里满是踏实。

汤有钵队长显然比谁都清楚这份担忧。他蹲在危房前仔细打量,手指敲了敲一根发黑的横梁,“这梁得先拆,上面的瓦片也得清下来,不能留一点隐患。”队员们立刻分工,有人爬上摇摇欲坠的屋顶,小心翼翼地揭下瓦片;有人在地面搭起临时支架,防止拆梁时发生意外。烈日渐渐升高,队员们的救援服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像一幅深色的地图,可没人喊累——当看到朽坏的木梁终于被安全移走,露出明朗的天空时,大家脸上都漾起了笑意。

转到山坡清理枯树时,一棵碗口粗的枯松斜斜地倚在陡坡上,树根早已空烂。汤有钵让队员们先在下方拉起警戒线,自己则系上安全绳,手持油锯慢慢靠近:“这树得往东边倒,那边是空地,不会伤着下面的菜地。”随着“嗡”的一声轰鸣,油锯咬进树干,木屑飞溅中,枯树缓缓倒下,砸在预先铺好的厚布上,没扬起多少尘土。队员们立刻上前截断枝干,再一块块扛下山,动作麻利得像一群协作默契的蚂蚁。

快到中午,危房的残垣被清理成平整的空地,几棵危险枯树也被“请”出了山坡。王大爷提着一壶凉茶走过来,非要往队员们手里塞:“你们这一来,我这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汤有钵接过凉茶,笑着摆摆手:“大爷您放心,只要能让大伙儿心里踏实,咱跑再多趟都值。”

村书记要请大家吃饭,都被救援队一一谢绝,午时橙色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路尽头,只留下整洁的山坳和村民们脸上安心的笑容。在守护平安的路上,天台爱心团队应急消防救援队的脚步,永远坚定而温暖。(记录者:汤义安)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