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划凝炼、流畅洒脱,三十余年锲而不舍的笔墨耕耘,造就了当代著名书法家王贺轩独特的“楷情碑韵”艺术风格。
今年70岁的王贺轩先生出生于河北唐山开平区,汉族,大专文化。他如今是中国书法界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以楷书和行楷见长,用笔凝练,个性鲜明。
尽管身负盛誉,王贺轩始终保持着虚怀若谷、为人低调的品格,将书法艺术作为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的桥梁。
军旅启蒙,结缘翰墨
王贺轩的艺术之路始于军营。1974年11月,王贺轩应征入伍。
七年的部队生活,让他迷恋上了书法。在部队当兵时看见战友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非常羡慕,从此就深深地爱上了书法。
受书画家李小辉影响,他开始系统学习书法和绘画,后专攻书法。初临摹柳公权玄秘塔,继而学习欧阳询醴泉铭,后临习古今百家。
潜心钻研,精益求精
退伍后,不管从事任何工作,王贺轩学习书法从未间断。没钱买纸就找报纸练习,几乎每个能找到报纸的地方都被他找遍了。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他也要写完字再吃饺子。1988年至1991年,他自费前往中国书画学院进修,受到了欧阳中石等书法家的教诲。
楷情碑韵,自成一家
三十余年锲而不舍,从未间断。王贺轩潜心墨池,不图名利,默默耕耘。
他从唐楷、北碑,乃至近代碑帖无不临习,进而形成了“楷情碑韵”的书写风格。他曾为三十多年习字赋诗:“卅年笔墨不足道,冷纸生辉乃初成。万毫齐力凝心底,悲喜情愁点画中。”
艺术成就,硕果累累
王贺轩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广泛认可。1993年,在首届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国际书画大赛中,他被文化学部授予铜奖艺术家称号,并收到了毛岸青、邵华同志的亲笔祝贺。
1999年,他的业绩被载入大型文献《中华魂》。
情系家国,奉献社会
王贺轩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情感。2019年6月,应人民政协报领导及国务院台办领导邀请,他为国民党前领导洪秀柱、萧万长、宋楚瑜等书写书法作品。
2020年,他为武汉疫区捐赠15幅书法作品。2017年6月,王贺轩被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聘为慈善艺术家。
如今,王贺轩先生依然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他的作品被人民政协报、文化部月刊,台湾南华报、欧洲华人报等诸多报刊杂志刊载,走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万毫齐力凝心底,悲喜情愁点画中。王贺轩用他一生的执着和热爱,在宣纸上书写着不凡的艺术人生,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