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至23日,由辽宁科技大学“暖风”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曲文泉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赵子晨老师、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学科带头人田丽教授、沈阳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刘圣西老师带领各自学校共计20余名优秀学生代表,相聚在辽宁科技大学,以“追寻雷锋足迹,传承时代精神,共促青年成长”为主题,走进鞍山、辽阳两座城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师生们通过实地走访、榜样对话、校际交流等形式,深入体悟雷锋精神、钢铁精神与劳动精神的时代力量,为青年成长注入红色动能。
8月22日上午,活动启动仪式开始,校团委书记王一,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德及校“暖风”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部分成员导师参加,之后大家共同参观辽宁科技大学雷锋实践教育基地。在基地内,记录雷锋事迹的老照片与承载岁月温度的实物展品,让师生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雷锋生前工友易秀珍老人的亲临讲述尤为感人:她回忆雷锋冒雨抢救水泥的往事,质朴的话语让雷锋形象愈发鲜活。与此同时,志愿者详细介绍了雷锋与辽宁科技大学的深厚渊源,以及学校多年来传承雷锋精神的实践成果。
下午,师生们前往鞍钢博物馆,在“工业史诗殿堂”中感受“钢铁报国”的赤诚精神。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诉说着老一辈钢铁工人的奋斗故事,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钢铁精神的坚韧与力量。
23日清晨,师生们齐赴齐大山铁矿,与“时代楷模”郭明义面对面交流。身着朴素工装的郭明义亲切迎接,并带领大家参观他的工作岗位。在座谈会上,他分享道:“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把雷锋精神融进了日常工作和生活里。”面对同学们的提问,郭明义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朴素信念回应,并寄语青年:“实践绘就最美青春!”他的言行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雷锋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多帮一个人、多做一件好事”的坚持。
随后,师生们前往辽阳市弓长岭雷锋纪念馆,沿着“雷锋在弓长岭”的足迹,通过手稿、实物和场景复原,重温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与无私奉献的情怀。
在最后的校际交流座谈会上,四校师生结合实践经历畅谈感悟。沈阳科技学院的谢昊霖同学表示,在鞍钢和齐大山铁矿的所见所闻让他意识到“实干”的分量;辽宁科技大学的孟瓒同学则呼吁青年将个人梦想融入强国复兴的大局;北京科技大学的陈炳孚同学分享了三个“最感动的瞬间”,坚定了传承精神的信念;辽宁师范大学的张握忱同学承诺在实习和工作中践行劳动精神,把‘爱岗敬业’落到实处。教师们一致提议,未来将加强校际合作,打造跨区域青年精神传承平台。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红色文化的深度探索,更是一场青年精神的淬炼之旅。来自不同高校的青年在交流中结下深厚友谊,在传承中凝聚奋进力量,共同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记录者:刘梅)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