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泰州,乡野稻浪翻金,文明新风拂面。8月27日下午,由泰州市民政局指导,泰州市历史学会项目组主办、中华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之家、记录者网泰州市运营中心深度参与的“宣讲乡村好典型 赋能振兴新活力”主题活动,在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胡庄镇大会议室温情启幕。现场座无虚席,中华志愿者团队与主办方一道,以“榜样之声”为笔、“乡土之情”为墨,共同为胡庄镇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活动伊始,泰州市历史学会陈会长引用《爱的奉献》中“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的经典歌词,巧妙引出活动主旨,让“传递善意、学习榜样”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他代表历史学会全体成员,向致力于挖掘、宣讲、传播乡村好人好事的中华志愿者、史庄村红色宣讲团“五老”团队致谢,高度肯定其以“智慧双手”创作、“发现美的眼睛”记录,为弘扬乡村正能量所做的积极贡献。
宣讲环节,中华志愿者、史庄村红色宣讲团的史根银老师,聚焦当代乡贤、江苏茂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史茂林,讲述其赤子情怀。他介绍,史茂林自小吃苦,打拼成功后心系故乡:数十年捐资修桥、翻修孝道文化馆,连续八年春节前为困难群众送慰问金与猪肉,还承担单王村两名困境学子至大学毕业的教育费用;他常带子女走访困难户,传承优良品质。十多年公益路,史茂林不计付出,事迹获多家媒体报道,感染更多人反哺家乡,诠释了当代乡贤的担当。
“当年村里修路建桥,老党员们带头拆院墙、让宅基地,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活动现场,中华志愿者、史庄村红色宣讲团成员、优秀退役军人,同时也是“泰州最美家庭”获得者的史光富,话语铿锵又满含深情;同属该宣讲团的“五老”成员们亦精神矍铄,他们带着岁月沉淀的温情,将乡村发展的奋斗故事娓娓道来——从红色遗址的代代守护,到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再到邻里互助的暖心日常。朴实话语里满是乡土温度,鲜活案例中尽显基层担当,台下听众时而凝神倾听,时而热泪盈眶,阵阵掌声回荡在会场,化作致敬榜样的真挚心声。
榜样的光芒需要被看见,更需要被传递。活动现场的颁奖环节,为这份“光芒”增添了仪式感:陈会长及镇村级领导为表现突出的宣讲人员逐一颁发荣誉证书,红色证书映着获奖者的笑脸,既是对他们“传声递暖”的肯定,更是对乡村正能量的弘扬。随后,泰州市历史学会项目组的史彭寿公布“乡村好典型”优秀短视频评选结果——记录者们用笔尖与镜头,让“乡村之美”突破时空界限,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镇村级领导随即为获奖短视频作者颁奖,鼓励更多人拿起镜头,记录乡村变迁、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
“好典型是照亮乡村振兴路的‘明灯’,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既是听故事、学榜样,更是聚合力、谋发展。”活动尾声,胡庄镇史庄村党总支书记史奎生的讲话掷地有声。他表示,下一步,史庄村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挖乡村典型的精神富矿,推动“榜样力量”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基层治理的“向心力”、文明乡风的“新风尚”,吸引更多人参与乡村建设,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此次胡庄镇史庄村“宣讲乡村好典型”活动,以榜样为桥、以温情为纽带,在泰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由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与泰州市历史学会携手搭台,既让乡贤善举、基层担当被更多人看见,更凝聚起各方参与乡村建设的力量。
从故事宣讲到奖项激励,每一个环节都在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未来,随着更多典型被挖掘、更多力量被带动,胡庄镇史庄村必将在榜样光芒的指引下,一步步绘就乡村更美、乡亲更富的振兴新画卷。
参加活动的中华志愿者有:史根银、曹海龙、张一飞、刘春峰、史光富、史纪生、栾小娟、王奕涵、戴汇琪、张玉兰、张涵玥、罗素明、杨国祥、尹娜、陈姝睿等。(记录者:栾小娟 曹海龙 张涵玥)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