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河北好人、唐山市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冀东抗战英烈张树畹的曾外孙吴立勇,唐山市军促会副会长李冠军,唐山市优秀退役军人志愿者、唐山市翔云道街道商会副秘书长鲁小江,唐山市中小企业发展商会副会长、路北区基干民兵王涛一行四人走进了具有深厚革命传统的车轴山中学,追寻先辈足迹,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

此次吴立勇走进车轴山中学,在学校的校史陈列馆中,看着展示的先辈遗物、照片和文字资料,仿佛看到了当年太姥爷在校园里求学、立志报国的身影。他感慨万分,向在场的志愿者讲述了张树畹的抗战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那段悲壮而英勇的历史。

张树畹,1907年8月23日出生于丰润县南夏庄的一个书香世家 。1925年,18岁的他考入车轴山中学。在这所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里,张树畹深受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的熏陶,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关心国家大事,还对同学吐露“热血男儿,当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的心志,从此萌生弃笔从戎、武装报国的想法。这段校园时光,为他日后坚定地走上抗日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车轴山中学毕业后,张树畹考入东北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东北军张学良部任排长、连长。“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他痛心疾首,毅然决然骑马带枪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武装,截击日军给养车,威震敌胆。1933年冀东沦陷,面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伪军的血腥统治与疯狂掠夺,不甘屈辱的冀东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也拉开了帷幕。6月13日,左家坞民团总部接到情报,日军的百十辆给养车将从喜峰口拉运军需物资途径左家坞。接到总部通知后,张树畹迅速率民团和群众埋伏在日军必经的山头庄南山予以阻击,交战中歼敌数人,他自己也被敌人的机枪打中,腿部受伤。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冀东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斗争的烽火越烧越旺。张树畹广泛联络爱国志士,组织民团武装与日军展开英勇无畏的斗争。1938年春,张树畹开始深入敌伪据点开展活动。他先通过关系,秘密接触左家坞警察所里有爱国思想的警员,为日后暴动做好准备。6月26日,在王维昕、徐志领导下,张树畹在丰润四户村举起抗日武装暴动的义旗。暴动队伍过关斩将,一路向北,7月9日进驻左家坞东大港小港一带。这天正逢集日,为确保万无一失,张树畹先将民团和参加暴动人员随赶集群众隐藏在镇里的几个店铺内。第二天早晨,他迅速率领队伍冲向警察所,在内应警员的配合下,顺利占领警察所,收缴全部枪支弹药。此后,他所领导的抗日武装被正式收编为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张树畹被任命为总队长,继续率队挥师南下,先后攻克七树庄、三女河等据点。1938年8月,抗联五总队决定分兵三路攻打丰润县城,张树畹率三四百人负责城东门。战斗开始后,由于敌人机抢火力凶猛攻城受阻,张树畹甩掉上衣,赤背站到一所民房的屋顶上指挥冲锋。敌人凭借地势,负隅抵抗,城门久攻不下,部队伤亡很大。这时杀红了眼的张树畹从一名战士手中夺下大枪,瞄准城头上的机枪手猛烈射击,压制住敌人火力后,他大喊一声:“冲啊!”纵身跃下平房带头杀向城门,不幸被飞来的子弹打中,牺牲时年仅31岁。

唐山市军促会副会长李冠军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对英烈的缅怀,更是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意义非凡。张树畹英烈是冀东抗战史上的光辉榜样。他从车轴山中学汲取爱国力量,弃笔从戎投身抗日,在战场上赤膊冲锋、英勇牺牲,用31岁的生命诠释了“热血男儿报效国家”的誓言,他的精神早已成为唐山乃至冀东地区宝贵的红色财富。我们从先辈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也期待更多人能参与到红色传承中来,让英烈精神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为家乡发展、民族复兴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同行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以张树畹等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少怀壮志慕兵戈,

讲武堂中砺剑磨。

弃甲归乡呼义旅,

卖房筹饷振民戈。

赤身登屋挥旗勇,

浴血攻城报国多。

三十一年肝胆照,

冀东青史永留歌。

记录者: 王斌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