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的骄阳与绿意中,一支由30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青春队伍,怀揣热忱与理想,将爱与知识跨越千里,从松花江畔带到天山脚下。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七色光志愿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关爱服务的号召,赴哈尔滨市呼兰区康金第二小学、南岗区松花江街道公司社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花海子社区,开展了为期21天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精准服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超1500人次,用青春行动书写了动人的奉献篇章。

本次“七彩假期”志愿服务以“大手牵小手 青春伴童行”活动拉开序幕,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王紫麒、指导教师王筱萌、李东起带队深入康金第二小学,与学校签署了共建协议,明确了志愿服务、资源共享等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了志愿服务的长效化、实效化,为此次“七彩假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同时为学生们捐赠了600余册涵盖文学、科普的精选图书,助力孩子们拓宽视野、启迪心智。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七色光志愿实践团以“思想引领+精准关爱”为核心,严格对标“七彩假期”志愿服务要求,围绕七大主线,在四个维度上开展了丰富多彩、成效显著的活动。

铸牢信念之基,在沉浸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团队聚焦思想引领,让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新疆青河县,“红领巾小课堂”上,志愿者们面向50名学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宣讲,用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随后组织的“共绘石榴之花”长卷创作活动,穿插知识问答、共跳团结舞等环节,让各族青少年在协作中深刻理解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深刻内涵。

在“爱我中华”墙体彩绘活动中,志愿者们以墙为布,以梦为笔。以中国版图为底,勾勒出天坛、长城、故宫等文化符号,绘就少先队员、神舟五号、和平鸽等新时代风貌,将宏伟的历史画卷与爱国情怀一同深植于学生心间。

在“祖国旗帜在我心”专题课堂上通过讲解国旗、党旗、军旗的历史与意义,并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国旗,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激发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文化之魂,在笔墨丹青中感受传统魅力。团队以“活态传承”为核心,让非遗与文化“活”起来。志愿者们将漆扇制作和剪纸艺术带入课堂。从讲解文化渊源到手把手教学,孩子们在裁剪、勾勒、晕染中,亲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漆扇和“小灯笼”“生肖剪影”等剪纸作品,零距离触摸非遗的温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书画最美文字”活动中,志愿者们将书法与汉字文化相结合,讲解汉字演变,并引导孩子们用毛笔创作“文字画”。大家在淡淡的墨香中领略“书画同源”的奥妙,有效提升了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

夯实成长之基,在趣味实践中培育文明习惯。团队关注儿童身心成长,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习惯。在康金第二小学,志愿者们通过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观看环保视频,引出垃圾分类主题。并以小组竞赛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桌游,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的游戏中轻松掌握分类方法,将环保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激发奉献之志,在故事互动中理解青春价值。团队开设“青春与奉献”主题活动,通过播放《青春的执着》等励志MV讲解奉献故事,并组织“我的志愿宣言”书写和“志愿者,我想对你说”互动环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志愿服务的种子,深化了对奉献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青春志愿不止步,服务初心永在线。从哈尔滨到新疆,从校园到社区,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此次“七彩假期”社会实践,不仅实现了精准服务、文化赋能、长效助力的目标,更在多领域促进了志愿服务与青少年成长的同频共振。未来,七色光志愿实践团将持续优化活动内容,深化校社共建机制,结合社区美化、文化传播等多元方向,以更专业的服务为青少年成长赋能,让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爱国奉献的种子茁壮成长,让青春志愿之花在更多、更远的地方绚烂绽放!(记录者:刘博亚)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