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孙静)

我很庆幸,长大后成了你,我的老师

——题记

案头的红笔在作业本上划下最后一个勾时,窗外的月光已漫过窗台,像极了四十年前那个夜晚——赵老师伏案批改作业的侧影,被台灯晕成一圈温暖的光。彼时我趴在办公室门口,看见她揉着酸胀的肩膀,却在抬头望见我时,立刻扬起温和的笑。如今我握着同样的红笔,终于懂了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来不是夸张的咏叹,而是千万教师日常的注脚。我很庆幸,长大后成了你,我的老师。

记忆里的赵老师,总带着一身粉笔灰的味道。她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会指着窗外的梧桐,说文字里的雪比真雪更有温度;她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眼里闪着光,告诉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求功名,是为了明是非、有骨气”。那时的我不懂,为何她会为一个学生的退步彻夜难眠,为何会把家里的感冒药悄悄塞给生病的孩子,为何会在毕业时红着眼眶说“你们往前走,不用回头”。直到我站上三尺讲台,看着台下几十双清澈的眼睛,听见他们怯生生问“老师,这道题我还是不会”,才忽然读懂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分量——“授业”是教知识,“传道”是育人心,“解惑”是陪他们走过成长的迷茫,这三重担子,担起的是无数家庭的期待,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当老师轻松,不过是念念书、改改作业”。只有真正穿上这件“师袍”,才知其中的甘苦。早自习的铃声比鸡叫还早,晚自习的灯光比星光还晚;既要教懂公式定理,也要调解同学矛盾;既要应对教学考核,也要牵挂学生的冷暖。有多少次,我在家长的不理解中耐心解释;有多少回,我在学生的叛逆期彻夜谈心;又有多少个周末,本该陪伴家人的时光,却用来备课、培训、家访。但当曾经调皮的学生发来信息“老师,我考上大学了,谢谢您没放弃我”,当毕业多年的孩子带着自己的小宝贝来看我,说“我也要当像您一样的老师”,便觉所有的辛劳都成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甘甜。教师的伟大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于细微处的坚守——用一支粉笔写春秋,用一颗真心育桃李,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影响一生的风景。

去年赵老师去北京,途中经过德州,特意来看我。我又见到了赵老师。她头发已染霜,几十年没见,人群中却依然清晰喊出我的名字。“当年就觉得你眼里有光,适合当老师。”她握着我的手,笑容和四十年前一样温暖。我指着背的包,对她说:“您看,我们不约而同款帆布包!而我,终于成了您。”那一刻,我想起杜甫的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赵老师的桃李早已散落在各行各业,而我,不过是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把这份光与暖传递下去。

如今的我,也会在讲台上吟诵诗词,也会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也会在学生毕业时说“往前走,不用回头”。我知道,自己或许成不了名师大儒,但只要能像赵老师那样,在某个孩子的心里种下一粒真善美的种子,便不负“教师”二字。

月光依旧,红笔未停。我很庆幸,长大后成了你——那个带着粉笔灰味道,用一生践行“师者仁心”的人。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复刻,而是一场跨越时光的传承,一份值得用一辈子去坚守的骄傲。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