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长白山全国专家学者音乐论坛暨交响大合唱《长白山,我的母亲山》创作研讨会在长白山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为期三天,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汇集了百余名国内音乐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论坛通过大会主旨发言、分组研讨、长白山区域文化展览以及重温抗联精神等多种形式,围绕交响大合唱《长白山,我的母亲山》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为长白山文化的音乐化表达与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沈阳音乐学院原院长季惠斌在致辞中表示,《长白山,我的母亲山》主创团队先后深入长白山地区开展十余次调研,充分挖掘长白山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地域特色,生动展现了长白山悠久的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他指出,这部作品在音乐界引起广泛反响,进一步提升了长白山的文化内涵。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音协全国高校联盟副主席、吉林省长白云文艺创作中心主任、项目负责人徐敦广教授首先代表主创团队向来自祖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来自海外的歌唱家表示感谢,随后详细讲解了交响大合唱《长白山,我的母亲山》的创作背景。
徐敦广教授系统阐述了系列曲目中各篇章的特色与创作历程,并邀请主创团队成员登台与专家学者交流。
吉林省科协党组书记、吉林省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班长陈耀辉为与会专家作了题为“吉林省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与人参音乐文化表达”的主旨演讲。他结合吉林省科协近期开展的全省人参文化主题歌曲征集创作活动,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长白山音乐创作母题的选择与定位。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郭建民对交响大合唱《长白山,我的母亲山》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作品以优美的主题音乐、如泣如诉的旋律,在时空交错中自在飞翔,通过音符凝望历史、礼赞生命,承载着一段段难忘的中国故事。作品以其独特的音色变化和情感张力,在音乐创作与地域文化融合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赋予作品深厚的民族意蕴和精神内涵,从表演与美学视角彰显出丰满立体的优美与崇高,是新时代合唱交响作品中的杰出代表。
《华人歌词》主编、著名词作家牛世生先生
著名作曲家刘聪先生
文艺评论家 丁旭东先生
论坛期间,专家学者们围绕《长白山,我的母亲山》的创作理念、音乐编配、歌词意境和艺术呈现等维度展开了热烈讨论。著名作曲家刘聪详细解析了作品的创作特色,著名词作家牛世生则分享了长白山地区淳朴的民风、黑土地独特的文化特色以及该地区文艺表达形式的历史演进。
在分组讨论中,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该作品以长白山为情感载体,运用交响合唱的艺术形式,抒发了对“母亲山”的深情眷恋,既展现了长白山的自然之美与文化底蕴,又传递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传播意义。
引吭高歌
交响大合唱《长白山,我的母亲山》片段
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活动负责人表示,“首届长白山全国专家学者音乐论坛暨交响合唱《长白山,我的母亲山》创作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音乐界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长白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记录者:苑景山)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