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孙静)
运河悠悠,流淌千年的文明血脉;黄河滔滔,激荡着历史的回响。
在山东省的西北部,镶嵌着一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德州。这里自古便是“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北接京津,南连泉城,交通便利,文化荟萃。
德州,一个因黄河而名、因运河而兴的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在齐鲁大地上熠熠生辉。
一:河运交织、历史回响
“闻道长河通帝都,亲睹方叹已然淤。野堤曾宿八方客,杯水昔行千里舻。”这首诗描绘的正是京杭大运河在德州的盛景与变迁。
德州的历史,与两条河流紧密相连——黄河与京杭大运河。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德州,赋予了这片土地名字与生命。“古时黄河称为‘德水’,德州曾名‘安德’,589年隋文帝废平原郡,起名‘德州’,德州之名由此而来。”
大运河,则让德州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因河设卫,河兴城兴。”自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德州便一直是沿河重要商埠。
特别是元代大运河南北通航后,德州一跃成为沿河四大漕运码头之一。
明永乐年间,德州更是晋升为全国33个经济重镇之一。城内“车舟所会,名士所经,食货集散”,是通往北京的水陆要冲。
明清时期,德州运河码头漕运盛况空前,明朝程敏政在《德州舟中》写道:“出逢漕中来,入逢漕中去。联樯密于指,我舟无着处。”
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舳舻相接、舟船密布的繁忙景象。
如今的德州运河,虽已不见当年千帆竞渡的盛景,但“九曲十八弯”的独特景观依然吸引着游客。
随着2022年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德州段沿岸现已形成“春赏花海、夏游碧波、秋品丰收、冬观灯影”的全季旅游路线。
二:圣贤辈出,文脉绵延
德州自古便是圣贤辈出、文风鼎盛之地。在这片土地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熠熠生辉,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董仲舒,汉代儒学大师,青年时期曾在德州读书讲学。“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下帷讲诵······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董仲舒勤学苦读的精神,成为后世学子的楷模。
清乾隆皇帝南巡途经德州,曾作诗咏叹董子读书台:“天人三策对贤良,已见春秋大义张。”
颜真卿,唐代书法大家,曾任平原郡太守。他在德州期间,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积极备战,以防范安禄山叛乱。
当安禄山起兵反唐,颜真卿联络从兄颜杲卿等河北17郡的太守和将军,结成了抗击叛乱的联盟,“集兵廿万、横绝燕赵”,切断了安禄山的退路。
文天祥在诗中赞颂:“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逆贼牵制公威灵!”
东方朔,西汉文学家,智谋过人,被后人称为“智圣”。颜真卿在平原郡任职期间,曾重书《东方朔画赞碑》,其笔势“刚健雄浑,遒劲厚重”。
苏东坡曾赞其“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此外,写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千古佳句的李之仪,书法家邢侗及其妹妹邢慈静,明代田雯等,都在德州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迹。
三:古迹琳琅,文明印记
德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如同一座露天的博物馆,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
苏禄国东王墓,是中国境内少有的外国元首陵寝之一。明永乐年间(1417年),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群岛)东王率团访华,在返程途经德州时不幸病逝,葬于德州。
永乐帝亲撰祭文,刻石立于墓前。东王的长子回国继位,王后、次子、三子与随从等留在德州守墓,形成了今天的北营村。
这一古迹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友好交往的重要见证。
董子读书台,为纪念董仲舒而建。虽然原台已湮灭,但新建的董子读书台仍气势恢宏,董子园风景秀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禹城具丘,是大禹治水的历史见证。《禹城县志》记载,大禹治水时曾筑此丘,以观察水势。明清时于其上建禹王亭,今日“亭庙庄严香火稠”。
平原郡故城遗址,见证了德州的古老历史。“秦帝銮舆沉古渡,刘郎故事讲村氓。”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东巡)至平原津而病。”
而《三国志》也记载了刘备担任平原相时的事迹。
海岛金山寺,隋代古寺,唐代壁画保存完好。宁津蟋蟀谷,全球首个蟋蟀主题乐园,可体验斗蟋蟀表演和陶罐制作。
这些古迹与景点,共同构成了德州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
四:匠心独运,物华天宝
德州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其中不少已成为德州的文化符号。
德州黑陶,是龙山文化的杰出代表。它“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叩之如馨,犹如乌金墨玉”,制作工艺精湛,常常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是德州历史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德州扒鸡,闻名遐迩的“中华老字号”,传承三百年。作为德州的代表性美食,它以其皮脆肉嫩、香气扑鼻而闻名全国。
成品鸡“趁热一抖,骨肉立马分离,吃起来鲜嫩松软,清香不腻”。
保店驴肉,德州的传统名吃,肉质细嫩,瘦而不柴,营养丰富。民间流传着“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的谚语。
宋楼火烧,夏津特色传统名吃,用上等面粉加适量黄豆面为原料制成。每个折六层,层层刷涂香油,经锅烙火烤而膨为灯笼形,香酥可口。
乐陵金丝小枣,枣香浓郁,甜而不腻。金秋时节,漫步于乐陵千年枣林,“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枣香,粒粒饱满的金丝小枣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这些特产与美食,不仅是德州的物质财富,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与名片。
五 :古今交融、活力焕发
如今的德州,既保留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焕发着现代城市的活力。
欧乐堡内充满欢乐。在梦幻世界、动物王国等不同主题的乐园,游客可以与各种珍稀动物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乐陵影视城近年爆火出圈,从《国色芳华》到《唐人街探案》,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建筑风貌,感受影视文化的魅力。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拥有4万亩古桑树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袤的桑树林仿佛是一部部无言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
夏津德百旅游小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完美结合。这里有美丽的湖泊、茂密的森林,还有温泉可以泡。
大运河古玩城,见证了德州古玩交易的繁荣。“南长沙,北锦州,中间有个大德州。”这句流传于古玩圈子的话,印证着德州古玩市场在全国的地位。
每周的运河古玩地摊集市上,5000余个展位绵延数里,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铺开毡布,古籍、瓷器、钱币、字画、红色收藏等众多品类藏品琳琅满目。
从漕运文书、船家器具到沿岸民俗器物,每一件藏品都是运河商贸史的微观见证。
六: 诗意栖息,魅力永续
“以德为名,卧于九达天衢通途,运河水悠悠,千年的故事流淌不休。”现代诗人的诗句,道出了德州的城市魅力。
德州是一座需要静心品味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在运河畔漫步,欣赏“九曲十八弯”的独特景观,观看保存完好的船闸、堤坝等水利工程遗产,感受千年运河的历史韵味。
你也可以在德州市博物馆,全面了解德州的历史与文化;或者在人民公园徜徉,这个建于1958年的综合性公园,是鲁北冀南地区仅有的综合性公园,1997年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十佳文明公园”。
你还可以在九龙湾公园感受运河的“九曲十八弯”,钻进公园参天古树的怀抱,享受自然风光;或者去四女寺风景区,欣赏油菜花海,聆听“四女孝亲”的千年故事。
今天的德州,依托“两河牵手”工程,打造了130公里风景长廊,成为两河文化重要载体。
从四女寺水利枢纽沿河继续南下,到潘庄引黄闸,“一路波光粼粼,处处争奇斗艳”,吸引了大批周边市民前来游览休闲。
德州,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作为“中华美德,尽在我其中,有德之州,世界驰名”的文化名城,德州用它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向世界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
运河畔,古韵悠长;城市里,活力四射。德州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灵动融为一体,宛如一曲穿越时空的交响乐。这座有德之州,正如诗人所赞:“在我心里,每一行都写满爱与眷恋。”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