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翰墨牵俄中·艺韵共融情”为主题的中俄书画交流展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纳霍德卡市“凤凰”画廊展厅(原纳霍德卡市市政艺术画廊)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俄罗斯纳霍德卡市文化部、纳霍德卡市博物馆展览中心,与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炎黄书画艺术研究院、哈尔滨圆梦书画院、香坊画院等中俄多家文化机构共同策划实施。哈巴罗夫斯克美术家协会主席伊利亚担任总协调,哈尔滨圆梦书画院院长吕扬领队。作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项重要文化实践,展览以书画为载体,积极践行“民心相通”理念,进一步推动两国地方文化交流向常态化、深层次发展。

在中俄关系迈向历史新高度的时代背景下,本次展览聚焦“书画为桥,艺术互鉴,双城共鸣”的定位,呼应了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潮流。展区分为主厅与副厅,共展出60件作品。这些作品既承袭中国传统书画“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水墨中可见魏晋风骨与宋元气韵,行书流转尽显东方雅致;又注入现代审美视角,既有北国松花江的冰雪豪迈,也不乏江南水乡的温婉灵秀,全面展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当代创新。

10月7日开幕式上,纳霍德卡市文化部官员克尔尼茨·伊·叶、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美术家协会主席伊利亚及当地艺术界人士和市民共同出席。中方代表团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北方彩墨山水画非遗传承人吴喜全在致辞中以“宣纸与画布相映,毛笔与刮刀对话”比喻中俄艺术交流,并谈到列宾美术学院艺术与齐白石艺术的跨时空共鸣;哈尔滨市香坊区圆梦书画院的吕扬院长则表达了对俄方协作的感谢,回顾了哈尔滨与俄罗斯源远流长的文化情缘;香坊画院代表刘忠华与艺术家刘丽平也分别发言,以真挚的语言展望了两国艺术融合的前景。

展览自10月7日起向公众开放,至12日闭幕。活动期间,中俄艺术家开展了多场创作对话与技法交流,通过现场演示和文化分享,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两国艺术的魅力。吴喜全为俄罗斯书画爱好者举办的三个小时公开课成为亮点环节。他通过亲手指导握笔姿势、墨色调控及山水画中的皴擦点染等技法,重点解析了如何以淡墨营造云雾效果,以及在冰雪题材中平衡写实与写意。他还结合自身创作的《冰灯系列》作品,现场演示“留白”与“积墨”技法,生动展现冰雪的剔透与层次。课堂互动踊跃,课后学生们仍积极请教,展现出艺术跨越语言的力量。此外,中方团队还在伊利亚陪同下赴当地及周边地区进行采风写生,在行走中深化对彼此文化的感知,为创作汲取新的灵感。

展览获得俄罗斯艺术界的高度评价。纳霍德卡市文化部官员特别赞赏中国冰雪画“技法纯熟、刻画入微”。吴喜全的《冰灯系列》与吕扬的《白桦之美》两幅作品被纳霍德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前者以黑龙江冰灯为题材,通过“积墨法”表现出冰的清澈与灯光的温暖;后者则将俄罗斯白桦林意象与中国水墨技法相融合,成为中俄友谊的艺术象征。10月12日闭幕式上,中国北方彩墨山水画院与哈尔滨圆梦书画院分别在纳霍德卡市博物馆设立的书画研究基地正式揭牌。

代表团返哈后,圆梦书画院举行总结座谈会,强调本次活动的“双向文化传递”意义:既向俄罗斯展现了中华书画的艺术魅力,也汲取了俄罗斯文化的精华。会议认为,此次展览展现了中方艺术家的专业水准与中华文化的包容特质,为中俄人文交流写下了重要一页。本次展览不仅构建了中俄艺术家的专业互动平台,也成为深化哈尔滨与纳霍德卡两市合作、服务“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务实举措。下一步,哈尔滨圆梦书画院将通过官方渠道宣传展览成果,并向俄方致函感谢,同时筹划推动“中俄书画艺术家互访计划”与“优秀作品双城巡展”,持续拓展中俄文化互鉴的广度与深度,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记录者:孙涛)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