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下午,我有幸以旗帜小记者的身份,与旗帜小记者创始人杜海义老师及伙伴们一同受邀走进首都电影院北京副中心店,开启“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沉浸式光影皮影戏研学之旅。这场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独特体验,为我带来了一场满载收获的精神之旅。

我们步入以“运河之音,民族之韵”为主题的讲座现场,研学活动开场,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王晨博士的精彩讲解与分享大运河文化,让我对大运河的认知彻底跳出了地理课本的线条。原来这条贯通南北的河流,不仅是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与浙东运河的文化合体,更是自2014年便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明瑰宝。在王晨博士的精彩讲述中,我仿佛循着运河的波澜,聆听民族艺术在千年时光里的回响,读懂了一河承载的磅礴文脉与音乐密码。

此次研学活动,我们还很荣幸听到民族音乐经典歌曲,当我们听到国内国外不同版本演唱风格和音乐伴奏的《茉莉花》,现场观众气氛热情高涨,这首歌曲是以旋律为桥,在中外演绎与伴奏编排中,呈现出“同根同源却各有风华”的独特魅力,既守住了东方美学的内核,又绽放出多元文化的光彩。所以说,国内版本是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与传承,国外版本则是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与演绎,无论何种形式,《茉莉花》都以其优美旋律成为文化符号。

最后,活动接近尾声时,首都电影院工作人员和王晨博士安排的有互动抢答环节,旗帜小记者们也都积极举起手抢答互动问题,表现特别的出色,这也是为沉浸式研学学习大运河文化做了一个总结。紧接着,我们旗帜小记者分别陆续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王晨博士进行采访和合影工作,在采访交流中,我们围绕大运河的文化精髓深入探寻,作为一名旗帜小记者采访的问题也很多,但是我也很好奇地跟王晨博士采访提出这首民族音乐经典歌曲《茉莉花》为什么会走出国外,在海外广泛传播的影响甚远,当聆听王晨博士的解析后,我更能深刻体会到《茉莉花》它能跨越国界、广为流传,正是因其蕴藏着共通的艺术美感与东方韵味,当之无愧是“经典永流传”的文化名片!

本次研学内容的感谢首都电影院北京副中心店的邀请参加,感谢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细致的安排,研学活动内容是精彩不断、层层递进。我们先通过一部大运河主题纪录片,仿佛瞬间打开了视野,在沉浸式感受和体验光影流转中,让我深深地增加了对这条“文化动脉”的认知。随后在影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正式开启沉浸式光影皮影戏体验,这其中是最让我沉醉的便是皮影演绎运河历史的时刻,我们手捧香脆的爆米花,大家一起静坐在松软的白色蒲团上,认真的观看幕布后的皮影在光影中灵动起舞,将千年漕运的商船往来、古桥码头的繁华盛景娓娓道来,那些鲜活的画面仿佛跃出幕布,让人瞬间穿越时空,真切触摸到运河流淌的过往。

研学活动结束,当我们走出首都电影院,皮影的灵动画面仍在脑海中回荡,运河的历史故事与光影艺术的奇妙交融,久久难以忘怀。此次沉浸式大运河文化与民族音乐,以及皮影演绎,这次精彩的研学活动,不仅让我近距离感知到大运河的深厚文脉,更揭开了光影艺术的神秘面纱。作为一名旗帜小记者,今后我将带着这份独特收获,继续以探寻者与传播者的身份,让更多人看见文化遗产的鲜活生命力,感受传统文明的永恒魅力。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