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士芳生平简介
梅士芳(1905年-1932年),化名李新,男,浙江天台城关人,上海英专肄业。1927年3月加入中共共产党,同年4月赴杭州任共青团浙江省委技术书记,11月在杭州被国民党当局拘捕,关押在浙江陆军监狱。1931年冬,被转解到苏州军人监狱,后又转移至南京中央监狱关押,于1932年10月26日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梅士芳的少年时期
梅士芳的父亲经营药业,梅士芳在五个兄弟中排行第四。少年梅士芳“姿容韵秀”,学业成绩优异,最为父亲喜欢。梅士芳于1916年毕业于天台文明小学,1918年就读于天台中学。少年梅士芳关心社会、关注国内外政治,富有正义感。他和同校同学齐德夫、曹天风、周炳文等人一起积极响应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他们走出课堂,上街宣传,在大明宫演出“文明戏”。为了抵制日货,梅士芳和同学们去县城的东门西门、溪头的船埠头检查日货,将查出的日货予以销毁。
1921年,去上海考入浦东中学,当时的浦东中学为全国第一所完全中学。梅士芳在浦东中学成绩名列前茅,英语成绩尤为突出。1922年,转入文生氏英语专修学校读书。
梅士芳参加的浙江与天台的大革命活动
1923年,梅士芳因为父亲病重,回到天台,不久,其父亲去世。失去父亲的家里缺少了经济支柱,为了生活,梅士芳去苍山小学任教。1924年,梅士芳因为无力筹措费用,放弃了友人相邀去国外求学深造的机会。经亲友介绍,梅士芳去了上海九江路的荷商范德文洋行任职。
这期间,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共产党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合作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开始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间,全国罢工计180多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虽然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是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这时,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同盟。
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形势认为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分析了孙中山和他所代表的国民党的革命立场,改变了中共二大提出的设想搞“党外合作”,即以党派性质的合作,而是按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的“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共产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共产党的目标是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
1924年1月下旬,有20名共产党员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由孙中山主持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帝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新三民主义政纲同共产党在这个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这成为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次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或候补执委。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要职有:谭平山任组织部长,林祖涵任农民部长,毛泽东任宣传部代理部长,等等。国民党“一大”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和共产国际帮助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改组或建立了以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为骨干的国民党党部。许多共产党员担任国民党省市级党部负责人。
1925年,梅士芳和在沪读书的天台籍学生曹天风、范守渊等回到天台组织“与众同乐部”。初期,场所内购置了进步书报、乐器和体育运动器材,一些青年到同乐部内参加学习和体育娱乐活动,逐渐发展成为革命活动联络点。
1926年3月,国共合作的浙江省党部成立,五四运动中著名的诸暨籍学生领袖、中共党员宣中华和新昌籍中共党员潘枫涂等当选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委。同年暑假,曹天风在上海大学毕业,他接受宣中华的指示,筹建国民党天台县党部。梅士芳等青年在天台首批加入国民党。他们组织“与众同乐部”成员学习《中国革命论文集》、《马克思经济学说》等进步理论书籍。梅士芳还和同乐部的青年一起开办工人夜校,在城镇设鼓动站,召集市民和农民群众,用留声机等宣传工具,向工人、农民宣讲目前形势及大家应走的道路。
(时间)他们在北伐军胜利进军浙江的形势下,逮捕了勾结土豪劣绅的县知事卢鸿湜。
1927年1月,国民党天台县党部成立,金平欧、曹天风、王槐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常委,并设组织、宣传、工人、农民、商民、青年、妇女等部。梅士芳因为祖辈经商,在小商人及店员群众中工作很出色,被推选为执行委员兼商民部长。这时,国民党县党部开始公开活动,由夏氏祠堂移至营前正式办公。在北伐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全县总工会、农民协会、商民协会、妇女协会及青年联合会组织先后建立。梅士芳主要负责商民协会的筹建。
1927年2月,国民党省党部开办党务人员训练班,天台县党部选派梅士芳等人参加。在进入培训班的考试中,梅士芳成绩列第一名。在组织的教育下,梅士芳觉悟有很大提高,思想进步很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蒋介石与汪精卫因为“容共”分歧,国民政府分立,蒋在南京,汪在武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针对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大屠杀。在武汉的汪精卫因不满共产国际代表罗易提交的共产国际五月指示关于土地革命等一系列要求,于1927年7月15日前后在武汉举行的国民党中央执委常务委员会的连续会议上,公开提出“分共”意见和主张。从开始排斥、驱逐共产党人,取缔共产党,到逮捕、关押和杀害共产党人,史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蒋汪因为反共,又勾结在一起,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宁汉合流”。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四一二”大屠杀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参加培训班的部分学员被国民党当局拘押,有些退出了革命活动,留下的人员被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接管。蒋介石国民党对于共产党排斥进入了腥风血雨的阶段。浙江省党部共产党的一些主要负责人隐蔽起来。这个时期,共产党组织决定派梅士芳到共青团浙江省委机关任技术书记(文书)。
1927年11月20日,浙江省团省委机关被国民党破坏,梅士芳与团省委书记徐玮、委员曹仲兰等四位同志一起在杭州被捕,关押在浙江陆军监狱。
坚贞不屈狱中抗争
与梅士芳一起被捕的徐玮同志是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兼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为了掩护徐玮同志,梅士芳对抓捕他们的军警说“他是我的朋友,是刚来看望我的,你们不该将他一起抓来。”不论在狱中还是法庭上,梅士芳始终掩护徐玮。遗憾的是,徐玮同志后来被叛徒出卖,在杭州陆军监狱慷慨就义。梅士芳被国民党当局判刑八年。陆军监狱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一天两顿饭里有砂子、石子、稗子、谷子和虫子,蔬菜没有油,跳蚤蚊蝇成群。
与梅士芳关押在一起的有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张秋人,沪杭甬铁路总工会常委薛暮桥和徐玮、曹仲兰等领导同志。梅士芳受这些人的影响,不但没有在非人的生活面前低头,而且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激情,把监狱当做斗争和学习的场所。梅士芳在狱中传阅难友带来的各类书籍,还写信给家里要求按照他的清单设法把书寄到监狱。他在狱中除了教难友们学习英语,还将英文书刊翻译中文,以供大家阅读。梅士芳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监狱里创作了几十首诗,在难友中传阅,以鼓舞大家的革命斗志。其中《绝不低下高贵的头》:
牢狱生活,赛过皇后;
要菜要饭,不用开口。
窗外的明月,是我们的伴侣;
墙上的麻雀,放开歌喉,
唧唧咋咋地唱个不休,
也为我们说自由,
为人民幸福,
我们宁愿把牢底坐穿,
决不向敌人低下高贵的头。
梅士芳与难友们一起积极参加纪念“广州暴动”两周年活动,在1929年12月11日中午,各监房政治犯们大声宣讲广州暴动的意义,并一同高唱《国际歌》。1930年春,陆军监狱的狱中党支部得到上级党组织的追认,指定徐迈进为特支书记,吸收梅士芳为特支成员。在狱中支部的领导下,梅士芳的革命斗志更加旺盛,按照支部的指示,要团结同号内、同监房的群众,积极向监狱当局进行“要折子”、改善伙食的斗争。梅士芳为狱中特支办的两个刊物《火花》、《洋铁碗》积极写稿。狱中抗争的胜利、难友们在国民党反动派枪口面前不肯投降、慷慨赴死的豪迈气概激励着囚牢中的同志们。梅士芳和徐迈进决定一起创作一首《囚徒歌》。两人经过精心酝酿、反复修改终于创作完成了《囚徒歌》,梅士芳积极向难友们教唱这支歌。终于这首歌通过地下党组织传到了监狱之外,传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江苏、安徽的监狱里。《囚徒歌》后来被杨沫引用在她的名著《青春之歌》中。
囚徒歌
囚徒,时代的囚徒。我们并不犯罪,我们都是从火线上俘来,从那阶级斗争的火线上俘来。囚徒,不是囚徒,是俘虏。
凭他怎么样虐待,热血依旧是在沸腾。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的精神!
死的虽然牺牲了,活着的依旧是在战斗。黄饭和臭菜,蚊子和蚤虱,瘦得了我们的肉,瘦不了我们的骨。
失败是成功之母,胜利终归我们所有。努力呀锻炼,勇敢呀奋斗!总有一天的红旗,随着太阳照遍全球!
“四一二”以后,天台的一些进步青年转移到上海各地,有的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1928年底后,天台的共产党人遭到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党组织被严重破坏。一些当年与梅士芳一起战斗过的好友感到前途迷茫、苦闷彷徨。梅士芳得知消息后,即使自己身在狱中,但是还写信给监狱外那些处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的好友,关心他们的思想,激励他们不要丧失改造社会、建立新中国的信心。梅士芳生前好友齐幼民一直记得梅士芳在狱中寄给他的两首短诗。
1931年,梅士芳被转解到苏州军人监狱,在苏州监狱,他组织难友越狱,部分难友越狱成功(见纪实《在狱中》一书)。因此,他又被国民党当局转移到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梅士芳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的日子里,他的正在南京黄埔军校第八期学习的堂弟梅含章曾经数次来狱中探望他。梅含章几次探监,与梅士芳的交流中被他的坚强意志和信念所感动;这位年轻的黄埔军官对国民党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以至于从开始时的同情、认可共产主义思想,到后来秘密加入共产党,并带兵起义。
梅士芳在南京中央监狱长期潮湿、肮脏的监狱环境里,食物缺乏营养,再加上国民党狱警的凌辱迫害,梅士芳最后得了肠炎,于1932年10月26日惨死于狱中。时年27岁。
梅士芳烈士牺牲后,由其堂弟梅含章收葬于南京雨花台。
梅士芳烈士故事延伸阅读
梅含章---传奇将军故事简略
梅含章黄埔军校毕业后履任国民党军队各级官员。官至少将师长级别。
1944年,梅含章在重庆接受国民党军政驻外武官培训时,梅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军官组成“青年将校团”-又称“反蒋六兄弟”,被军统特务发觉投入渣滓洞监狱。梅含章在重庆渣滓洞狱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宋绮云,后来又被一起转移到重庆白公馆监狱。在宋绮云的感召下,梅含章完全接受了共产主义信仰。在他后来赠给宋绮云的诗中写道:“牢里相处亲又亲,共话肺腑期有成。临别千言铭座右,誓将热血报知音。”
1947年,内战爆发后,蒋介石需要人才,国民党当局以“查无实据”为借口,释放了梅含章等人,将梅含章派往内战前线,希望他“戴罪立功”。1948年底,梅含章升任国民党江阴要塞守备总队少将参谋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梅含章作为起义人员带兵迎接人民解放军过江。梅含章的后人至今保存着一张特别的照片,就是包括梅含章在内的国共双方的官兵在渡江成功后的合影。电视剧《江阴要塞》中国民党起义军官梅汉章的原型就是梅含章。
解放后,梅含章在江苏省政府任职。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府参事等职。
梅安沛梅真君父子:蒙冤十几年只为烈士正名
由于时间跨度较大,信息不畅,建国以后,梅士芳烈士的事迹处于尘封状态。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动乱的十年,有些人无中生有污蔑梅士芳为叛徒。梅士芳烈士的继子(因梅士芳未婚、无子女,天台风俗由家族后代顶嗣)梅安沛实际是梅士芳的亲侄子。梅安沛知道伯父梅士芳烈士在狱中被国民党当局迫害致死的事实,为了给梅士芳正名,不识字的梅安沛连续多年让其子梅真君给上一级政府写信告诉真相。这些信件在那个年代被某些人拦截,作为替“叛徒分子”叫冤的证据,梅安沛因此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经过长期、残酷的批斗,甚至被投入监狱关押一年多。他的儿子梅真君因为替父执笔写信,1968年被作为“阶级世仇分子”遭到开除学籍处分,还一度被“群众专政”关入“牛棚”。梅氏一家因之十几年处于被管制被歧视的处境。
1979年,天台县政府为梅士芳烈士及家属梅安沛、梅真君父子等人平反昭雪。
1991年,中共天台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人员历时两年多走访几个省市的证人、查阅南京雨花台档案馆,以详实的史料写成《决不低下高贵的头---梅士芳烈士传略》(姜仁潮执笔),并收入天台党史文献专著《赤城儿女》。
2017年3月28日,梅士芳烈士遗骸移葬天台烈士山。天台县政府有关部门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记录者:汤义安)
声明:
本篇资料引自:
天台党史文献《赤城儿女》之《决不低下高贵的头---梅士芳烈士传略》
梅士芳烈士家属梅真君先生口述及其提供的书面和图片资料
《中共天台地方史》及有关网络信息等。
如遇谬误,恳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