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28日,公益记录者来到固安县老年大学河北省长城书画研究会创作室,看到八旬画家王仲贤的案头,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静静铺展。老人手持毛笔,在宣纸上细细勾勒八路军战士的轮廓。笔锋所至,墨色浓淡相宜,仿佛在诉说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这位1947年生于河北固安的老艺术家,正用毕生所学诠释着抗战精神的永恒价值。
幼承庭训的王仲贤,自小浸润在传统文化氛围中。1963年参加工作后,先后拜孙芳、梁树年等名家为师,又在中央美院潜心进修两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恩师的谆谆教诲,共同塑造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四十余载的艺术生涯里,他始终将爱国情怀倾注笔端,让水墨丹青承载起民族记忆。
在《太行烽火》系列作品中,王仲贤以苍劲的笔法刻画八路军战士刚毅的面容。他特别注重历史细节的真实再现:战士腰间别着的手榴弹、肩上挎着的旧步枪、脚上穿着的草鞋,无不彰显着历史的质感。画面背景处若隐若现的太行山脉,既是对地理环境的忠实描绘,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王仲贤深谙"以形写神"的艺术真谛。在《胜利的曙光》一画中,他巧妙运用象征手法:画面中央的指挥员手指东方,远处晨曦微露,暗喻抗战胜利的必然。这种将具体形象与抽象理念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使作品既具艺术感染力,又富思想深度,实现了"以艺载道"的至高境界。
这些红色题材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对红色文化的传承。王仲贤常说:"画家要做的,是用画笔留住民族的集体记忆。"在他笔下,每一个历史瞬间都化作永恒的艺术形象,让后人得以触摸那段峥嵘岁月的精神内核。
现如今,年近八旬的王老依然坚持创作。他说:"只要手还能握笔,我就要继续画下去。"这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位老艺术家对历史的敬畏,对艺术的执着,更是对抗战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在他的画作前,我们不仅看到艺术的魅力,更感受到一个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记录者:张庭怀)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