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春华秋实。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五谷登场,硕果飘香,暑气渐消,金风送爽,令人欢喜。那么,为何古代文人会悲秋呢?楚国宋玉是千古悲秋第一人。他的《九辩》以萧瑟苍凉的秋景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这位古代美男子自恃才高而不懂官场,离开楚宫,终老林泉。此后,中国古代文坛酝酿了一种特殊的文士气质——“悲秋”。借秋天的萧杀苍凉,抒发悲情的文人作品历代不绝如缕;抒发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心怀感伤。当然,也有欧阳修《秋声赋》“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等佳作。

毛泽东第一首军旅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记录了怎样的革命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词中的“秋收时节暮云愁”一句,象征反动势力压顶,百姓生活窘迫。革命者要“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揭竿而起了。

屈原离骚家国情,

宋玉九辩悲秋声。

萧瑟草木摇落衰,

贫士失职志不平。

寂寥收潦水冷清,

长夜悠悠梦难成。

家燕翩翩南归去,

寒蝉寂寂隐无声。

伤心怵惕何所忧?

仰望明月步列星。

天地造化秋萧杀,

文士感怀悲伤生。

慷慨悲歌燕赵士,

萧萧易水生寒风。

华西秋雨持续久,

万里黄河秋汛洪。

秋江渡头渔舟横,

酒旗没入枫林红。

且喜荥阳刘梦得,

秋鹤排云上碧空。

伟人一阕《西江月》,

镰刀斧头战旗红。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