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南下苏州访友。深秋时节的姑苏城依旧处处生机。园林之城,寒山不寒,绿意满眼,文旅势头,旺像不减。我们加入流动人群,迤逦前行,走马看花,拙政园、博物馆、狮子林、忠王府-------不觉日已过午。随意进入路旁“姑苏老面馆”,三搓两把啦,填饱肚子,匆匆上车,赶往高铁站。

回味此次游览,检索手机随拍,景观虽好,可镜头里人头攒动,大煞风景。挑出一张,是园内粉墙一隅,古藤一株,壮若老龙巨蟒,盘桓缠绕,逾越围墙,探伸苍穹。旁边竖石一方,上书:“文衡山先生手植藤”七个大字。原来这株老藤是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所栽种。查阅资料,文徵明出生于公元1470年,距今555年。这株老藤现在太平天国忠王府内卧虬堂外,相传是徵明代正德年间文明亲手种植,曾被誉为“苏州三绝”之一。

文徵明一生饱读诗书,拜师多位,学诗文,习书画,佳作人品名重当时,盛名美誉传后世,艺文作品耀文坛,才子形象照青史。但是他的一生颇为曲折,就像这株老藤饱经风霜,坚韧不拔,年年华发,令人尊敬。他少年时迟钝,八岁才会说话,首次参加乡试,因字迹丑而落榜;身怀才艺却九次参加科举考试而一次未中;后因才气人品优秀,被贤者举荐入京,为翰林院待招;然而短暂为官不久,厌恶官场倾轧,随上书辞官,挂冠神武门,回家乡潜心书画,选择文化艺术之路,终成一代名家,高寿九十岁,正在为人撰写墓志铭时突然去世,执笔而终。

诗曰:

衡山居士文徵明,

大器晚成少迟钝。

一生九次科举考,

屡屡落第途难顺。

举以贡生入京师,

伯乐荐贤入翰林。

荣登朝廷待诏院,

陪伴天子习诗文。

厌倦官场无义斗,

辞朝挂冠神武门。

潜心书画志不戳,

翰墨自娱慰身心。

运笔精细色淡雅,

构图缜密意境深。

崇尚古意渴笔淡,

简疏笔法复勾皴。

空寂苍茫淡定意,

松秀自然逸出尘。

青绿山水生花妙,

朱竹墨兰满神韵。

书画诗文誉天下,

吴中才子美名存。

终老姑苏自悠然,

执笔而逝鲐背人。

古木寿藤今尚在,

墨海神笔降凡尘。

 

记录者:郑长顺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