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像一场悠长的航行,我们都是掌舵的旅人。有人偏爱财富铺就的岛屿,有人眷恋权力点亮的灯塔,也有人醉心于自我绽放的烟火——其实,这些选择本无高下,皆是生命在时光长河里的温柔试探。待风平浪静时回望,才恍然彻悟:生命的真谛从不在某个遥远的终点,而藏在我们划过的每一道波纹里,藏在沿途沐浴的每一缕晨光中。

体验:生命最细腻的诗行

婴儿初睁眼眸,世界便以光的形状,轻轻吻上他的瞳孔;少年抬头仰望,银河便顺着指尖,流淌成心底的诗行。生命的意义,始于“感知”:是红旗渠的流水,以十年凿壁的执着,在太行山崖刻下奋斗的印痕;是亚马逊的骤雨,敲打芭蕉叶时那声脆生生的清响;是实验室里雀跃的数据,悄然低语着生命的奥秘——这些,都是宇宙偷偷写给我们的炽热情书。

正如诗人里尔克所言:“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这份深刻的矛盾中,蕴藏着对当下的全然投入,亦是对结果的坦然释怀。恰似春樱明知凋零在即,依然倾尽所有绽放光华,这奋力一搏的姿态,本身便是对时光最壮美的回应。

创造:在时光里留下温柔的印记

红旗渠的水流在太行山涧奔涌不息,已逾半个世纪。它并非只为赢得惊叹,而是默默诉说着:曾有一群人,以血肉之躯重塑了这方山河。梵高的《星空》在画布上旋转百年,依然在观者心湖搅动波澜——原来人类从不甘于被动接受时光的冲刷,我们以创造为梭,在时间经纬里系上一个个温暖的结。

当年林县的乡亲们告别安稳家园,一锤一钎,凿进太行山的坚硬胸膛。他们并非在“牺牲”,而是在绝壁悬崖间,寻得了比安逸更令人心潮澎湃的归宿:开凿渠道的每一记锤响,都是在贫瘠的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袁隆平院士俯身田间行走一生,沉甸甸的稻穗托于掌心,仿佛捧着千万个家庭的烟火人间。他们的创造,从未刻意追求“伟大”的刻痕,只是源于一份朴素的冲动:让这个世界,因自己的存在,多一分温暖的印记。

超越:向永恒的星辰致敬

红旗渠的水波永不停歇地奔向远方,仿佛在低语:生命的价值,应融入更广阔的苍穹。从古希腊哲人仰望星空的沉思,到今日科学家追问宇宙边缘的执着,我们始终在探寻:生命的意义,是否早已悄然越过“自我”的藩篱?

雷锋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为需要帮助的人送上及时的暖意。他未曾想过被铭记,只是忍不住为身旁每一份困境,递上力所能及的关怀——这点滴温暖,却在无数心灵中汇聚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爱因斯坦在草稿纸上勾勒相对论的瞬间,或许也未曾预料,那些公式将成为人类叩问宇宙奥秘的密钥。他们让我们看见:当一个人敞开胸怀,容纳更多生命的悲欢、拥抱更辽远的风景,生命便轻盈而辽阔,如一颗自在发光的星辰。

伫立时光河畔回眸,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原是无数平凡生命以微光汇聚而成。我们在晨光里谛听第一声鸟鸣时,在暮色中拾起最后一片落叶时,在实验室里为微小发现雀跃欢呼时——都是在书写属于自己生命的独特篇章。

红旗渠的水依然奔流,太行山崖的印痕无声诉说。何不怀揣敬畏,细细品味每一份生命的馈赠;点燃热忱,用心创造一点温暖的火花;鼓起勇气,悄然凝望更远的星辰大海。待航船终将泊岸,我们便能坦然微笑:这一程,我曾倾尽全力,去热爱这趟壮阔的旅程,去深爱这个值得拥抱的世界。

作者简介

邓军强,作者系作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新时代党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