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深秋,华北平原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五分区部队进驻雄县一带,二十九团奉命驻守八洋庄这个抗日前沿阵地。团长崔文柄带着政委周彪和参谋长肖新槐踏着晨露察看地形,战士们挥汗如雨地修筑防御工事。村里的青壮年自发组织担架队,妇女们忙着准备干粮,连孩子们都帮着传递消息。整个村庄笼罩在战前特有的肃穆氛围中。
11月4日拂晓,薄雾中传来岗哨急促的脚步声。日军趁着夜色从霸县出发,此刻已经逼近村北。战士们早已埋伏在蜿蜒的交通壕里,枪管上凝结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八时许,第一发炮弹撕裂了清晨的宁静,紧接着是铺天盖地的炮火覆盖。硝烟中,日军轻重机枪喷吐着火舌,子弹在战壕上方呼啸而过。
老班长王大山紧握着手中的步枪,对身旁的新兵小李说:"别慌,等他们再近些。"当日军冲到五十米距离时,崔团长一声令下,密集的子弹从战壕中倾泻而出。日军第一次冲锋就这样被打退了。中午时分,日军已经发起三次进攻,但都被战士们顽强击退。
弹药渐渐吃紧,团部下达了新命令:只允许特等射手开火。神枪手赵铁柱眯起左眼,稳稳地扣动扳机,远处一个挥舞军刀的日军军官应声倒地。日军队伍顿时乱作一团。夕阳西下时,日军发起第四次冲锋,但这次他们的炮火显得格外焦躁,机枪扫射也失去了准头。没过多久,敌人就开始仓皇撤退。
暮色中,卫生员小张正在给伤员包扎。这一战,我们只有六人负伤,无人牺牲。村民们帮着打扫战场,收集还能使用的武器弹药。当夜,部队悄然转移,只留下村头那棵老槐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这个村庄不屈的故事。(记录者:张庭怀)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