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民生冷暖的“晴雨表”。25年以来,黑龙江省克山县克山镇幸福社区党委以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唯一标尺,统筹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协商共治、法治保障“四驾马车”,聚焦“最后一公里”痛点,把资源沉到网格、服务送到门口、矛盾化在源头,让治理精度与民生温度同频提升。
深耕治理末梢,织密民生服务 “幸福网”
坚持以群众幸福指数为标尺,深耕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依托社区“大党委”中枢引领,建立“共建单位包联平房区包片、党员中心户联户党员结对联系群众”机制,精心打造 “便民服务” 项目的 “微光行动” 品牌,常态化入户问需、线上扫码提意,精准兑现居民“微心愿”。持续深化 “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的成果,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攻坚,着力解决环境卫生整治不彻底、老旧小区改造后续遗留问题、部分路段泥泞难行、居民饮水不便等一系列 “急难愁盼” 问题。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的治理效能,更让居民感受到服务品质的显著改善,实现了治理与服务的 “双向提质”。
聚合多元力量,点亮弱势群体“幸福光”
汇集居委会、业委会、离退休党员、热心居民等多元力量,组建“启航”志愿服务队,紧扣“老幼困”三大群体,践行“五心”标准,常态推出健康义诊、爱心义剪、跑腿代办等暖心项目。此外,始终遵循 “以需定服,精准助老” 的服务宗旨,常态化开展 “敲门入户” 行动,定期对辖区内的高龄老人、困难老人、独居老人进行 “点对点” 的关怀,实施 “一对一” 的精准帮扶,让特殊群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持续升温、安全感稳稳托底。
共商共议民事,铺就社区自治 “幸福路”
依托固定党日、“零距离幸福议事厅”等载体,打造家门口的议事协商微平台,聚焦下水堵塞、噪音扰民等高频诉求,实行“议题居民提、方案大家议、结果共监督”的闭环机制,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原则,引导居民全程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确保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切实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持续提升社区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筑牢治理根基,撑起居民安居 “幸福伞”
扎实推进基础信息采集、网格日常巡检、矛盾纠纷排查、政策法规宣讲等基础性工作,今年累计采集更新居民信息 6000条,完成网格巡检 1600 余次,排查矛盾隐患46处,开展普法宣传活动6场,覆盖居民2000余人次。通过主动介入、及时处置,严防 “小矛盾” 演变成 “大问题”。聚焦高龄认证、邻里摩擦等群众 “烦心事”,高效化解问题,确保风险控在网格、矛盾解在社区。深化源头治理,结合法治宣传与柔性调解,推动形成依法办事氛围,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微心愿”到“微幸福”,从“小切口”到“大变化”,我们用一项项务实举措把“问题清单”变成“满意答卷”。下一步,黑龙江省克山县克山镇幸福社区党委将持续放大“微光行动”“启航志愿”“幸福议事”等品牌效应,让居民唱主角、让服务更精准、让治理更智慧,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幸福共同体。(记录者:赵玉秋)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