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海进入唐山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探视妻子。
2025年9月,唐山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门外,72岁的韩东海如常提前到达,安静地等待着下午的探视时间。自今年2月10日妻子倪淑敏入院以来,这样的等待,已持续了整整七个月。穿戴好防护装备,他缓步走入病房。病床上,妻子周身插满管线,仅能依靠医疗设备维持生命。他俯身,握着她微凉的手,一遍遍低唤她的名字。直到她的眼珠轻轻转动,他才终于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对护士说:“她知道我来了。”
这一刻温柔的相守,背后是二十三年来不曾间断的陪伴与挣扎。
1979年,韩东海与倪淑敏结婚时,妻子已患有肾炎。2002年,病情恶化为尿毒症,自此,这个家庭的命运彻底改变。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高血压、脑炎、心衰、骨折、脑萎缩……倪淑敏一次次被推入抢救室,又一次次顽强地活下来。他们的女儿回忆:“光是我妈骨折就有十多次,肋骨、腰椎、尾骨都受过伤,我爸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二十三年间,韩东海一人分饰多角:打工者,父亲。他凌晨四点起床做康复按摩,白天打零工、送货、开中介,晚上洗床单、准备次日药物。为筹钱,他什么活都干,甚至曾累到突发心脏病。亲戚心疼地劝他:“人尽八分力就行,留两分给自己。”可他始终只有一句:“我不能放手,她没有放弃,我凭什么说累?”
2025年2月,韩东海在医院照看妻子。
很多次,医生坦诚相告:“治疗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但韩东海始终坚持:“只要她有一口气,我就要治下去。”他的执着打动了重症监护团队的每一个人。主治医生付玉红说:“我们见惯了人情冷暖,但像韩老师这样的家属,真的令人敬佩。”他们郑重承诺:“您不放弃,我们必定全力相救!”
奇迹,往往诞生于绝不放弃的坚持之中。就在发稿前,韩东海传来好消息:倪淑敏生命体征趋稳,即将转回普通病房。
谈及妻子能跨越二十三年的病痛磨难,韩东海却把功劳全部归于他人。“没有国家的医保政策,没有那么多医生护士日夜救治,就没有她的今天。”他如数家珍般地列出许多名字:北京宣武、朝阳、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团队,秦皇岛、唐山多家医院长期跟踪治疗的主任,还有唐山市政府、卫健委在危急关头伸出援手……“他们,才是真正的恩人。”
韩东海在医院照看妻子。
而这种无私与感恩,并非仅仅体现在对家人的守护中。早从70年代在唐钢担任班组长时,韩东海就经常资助困难工友。退休后,他常年深入承德、青龙等偏远山区助学扶贫,还长期照顾一位唐山地震的截瘫老人,为她买药送饭、陪伴过节。2018年起,他连续七年被评为唐山市开平区“爱心大使”,2021年更被聘为隆化县希望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并获得“最美公益人”称号。
他说:“人活着就是为了付出。为家,为国,为社会做点事,心里才踏实。”
二十三载春秋,韩东海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什么是“不离不弃”,什么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让无数人重新相信——爱,原来可以如此具体、如此坚韧。
正如他所说:“我这一生,对得起家人,对得起社会。我问心无愧。”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唐山学习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