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稳是固安县马庄镇人,今年59岁,初中文化。她坚持无偿献血二十三年,累计献全血10200毫升。
她第一次献血是在2002年的春天,去固安县城购物时,看到聚宝龙商场附近停放着一辆红色献血车,人来往往好不热闹,当梁小稳很好奇地走近献血车看个究竟,有不少爱心人士挽袖在义务献血。她了解到“献血不但能救助他人生命,对自己的身体有极大好处”,便毫不犹豫地挽起衣袖,有序进行登记、体检、化验 。梁小稳当看到粗大的针头,一股莫名的眩晕感让她内心无比发憷。工作人员看她有些紧张,劝她调整好心态再献血不迟。生性要强的梁小稳现场没有退缩,挽起袖子闭上眼睛咬了咬牙,让医生抓紧抽血。第一次成功献血400毫升,增强了梁小稳无偿献血的信心,她这一坚持就是二十三年。在三年疫情中,公交车时不时的断交不通车,不能及时的去固安献血,几次却选择了离马庄镇较近的霸州市献血屋献出浓浓热血。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无偿献血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普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也是自己在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具体行动。今后只要在年龄和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坚持献到法定的60周岁为止!”梁小稳说。
爱心感染 幸福传递
无偿献血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公益事业,这份公益她始终在坚守,也感染了更多的人积极加入进来。多年来,梁小稳身边的多位亲朋好友在她的影响下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今年9月7日上午,在渠沟镇南黄垡村献血现场,姚慧生在妈妈梁小稳的带动下,勇敢的登上献血车,伸出手臂,捐献热血。梁小稳轻声给儿子讲述着自己多年来的献血经历,儿子听得入神,时不时点头。当针头刺入血管时,小伙子虽然紧张得闭上了眼睛,但嘴角却挂着自豪的微笑。
在梁小稳看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他人延续生命是一种幸福,同时,将这种幸福继续传递分享。他常说“献血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个人捐献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捐献一百次,与一百个人各捐献一次,意义是不一样的。”正是由于有这种博爱宽容的心态,梁小稳内心之坚定,和更多的人一样坚持把爱心和温情传递下去。
血,是生命的源泉,是汨汨流动的真情;爱,是生命的曙光,是点亮无数生命的希望火种。就让我们勇敢的伸出手臂,光荣的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吧!让生命的色彩流淌出来,让温暖的爱心传递出来,让鲜血融入生命的海洋,让希望照亮明天的太阳,让爱温暖着我们美好的世界。
心怀大爱 绽放最美“巾帼红”
安全距离可以有,人间温暖不能无。在疫情防控中,梁小稳不顾家人的阻拦,挺身而出、逆向而行 , 踊跃报名加入本村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队伍。在核酸检测中,她身穿厚厚的防护服, 戴着防护面罩、口罩、手套,里三层外三层的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几分钟后,就感到汗水已经浸湿衣衫,浑身上下不自在。不敢多喝水,不敢上厕所,一场体验下来,衣服近乎可以拧出水。不管是炎炎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她不叫苦、不喊累,克服重重困难,认真细致的为每一位村民做核酸检测。在每次做全员核酸检测活动中,不论是漆黑的夜晚,还是酷暑寒冬,梁小稳与志愿者都冲在最前沿。在核酸检测现场,“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排队,按规定扫码登记,不要拥挤。”这是志愿者们说得最多的话,每一个环节都是志愿者的引导。他们用双脚感知大地的热度,用汗水和奉献筑牢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志愿服务,传递爱心。梁小稳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参加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把自家闲置的旧衣服和孩子不穿的衣服整理打包,捐到涞源贫困山区及需要的人们;一有时间,就参与固安阳光爱心公益组织的整理衣物活动。让捐赠的衣物“重获新生”,让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坚持下来就能给予更多人温暖;一点点爱心的奉献,传播开来就能筑起一片充满爱的世界。衣物虽然值不了太多钱,但传递的是一份爱心与温暖,希望山区的人们能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浓浓的爱意与关怀。
婆媳和睦 最美好家庭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和就是凝聚力、亲和力;困苦时,家和出亲情:重压时,家和出力量。家是甜蜜,是温馨和浪漫,更是人生旅途的驿站。梁小稳不但是一位善良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位好婆婆、好奶奶。梁小稳与丈夫姚连芳是十几年前通过朋友介绍走到了一起,组成了新的再婚家庭。初来乍到的梁小稳进得姚家门子后,用责任和担当挑起家庭的重担,即当婆婆,又是一位可爱可亲的奶奶,是一个儿孙满堂的幸福之家。她的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在马庄镇是出了名的遵纪守法,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家庭。她们夫妻结婚多年来乐于助人,团结邻里,勤劳致富,待人热情,她们用平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梁小稳与儿媳杨洋相处的亲如母女,从未红过脸拌过嘴。 “我婆婆对我也特别好,我孝顺她是应该的。”杨洋对婆婆充满了感激。她说,婆婆每天帮忙带孩子、做家务,任劳任怨,从无半点怨言。每天一日三餐,婆婆都会提前把饭做好;接送两个孩子上学,两位老人尽心尽力,把两个孩子视如珍宝,一点不舍得让孩子受委屈……对于杨洋来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公公婆婆的好,所以她为这个家庭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
今年三十出头的好儿媳杨洋,是一位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妇。 自从婆婆梁小稳进到姚家,婆媳俩就相处的像闺蜜一样。为了让婆婆少分担些家务,她每天下班回家后主动和婆婆冰释前嫌,脏活重活抢着干。 多年来,每逢过年过节,杨洋主动给公公婆婆购置合身的衣物,把老人打理的干干净净,而她自己却从不和同龄的媳妇们比穿戴,朴素地过着平凡的日子。在她的熏陶下,两个孩子也十分尊重孝敬爷爷奶奶,耐心的手把手教二位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如何登陆微信、语音通话、发红包及发朋友圈等。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真心终于换来开心。婆婆梁小稳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儿媳杨洋待我比亲闺女还亲呐”。她用真爱全心全意的支撑着这个家,任劳任怨为这个家奔波忙碌,为这个家庭的成员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
相濡以沫,家庭和谐。梁小稳与丈夫姚连芳结婚十几年来,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笑声不断,得到街坊邻里的羡慕和赞扬。“学会理解和包容,要懂得感恩,想想自己,想想别人,每一个人都不容易。”这是梁小稳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在他们结婚的十几年中,婆媳之间、夫妇之间,始终注意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俗话说,自古婆媳难相处,但是梁小稳认为,婆媳之间免不了有些摩擦,婆媳间多一些包容与感恩,学会换位思考,问题总能迎刃而解。但是作为儿媳杨洋,她能够用那颗热爱家庭、关爱家人、希望老人安康、儿女健康向上的善良之心,真诚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使这个家庭成为人们羡慕的和谐家庭。
2018年,马庄镇政府授予这个和睦家庭"最美好家庭"示范户的荣誉称号。这一表彰不仅增强了家庭成员的自豪感,更在当地树立了文明家风的典范。镇政府借此机会号召广大群众向这个家庭学习,学习他们勤俭持家、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孝亲敬老、邻里互助的高尚品德。这样的表彰活动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正能量,让更多人认识到良好家风对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记录者:张庭怀)
责任编辑:丁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