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一场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向伟大抗战精神致敬的主题报告会在唐山博物馆报告厅举行。虽然正值假日期间,然而报告厅内坐满了来自唐山各界的文史研究者、收藏家、唐山老冀东抗战前辈的后代等各方面的人士,唐山四中历史社团的师生也在校长带领下来聆听开滦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唐山历史学会顾问、开滦档案馆原副馆长杨磊同志以“节振国烈士精神永存”为题的讲座。讲座开始前,主讲人杨磊与听众们进行了互动,杨磊围绕着中国烈士纪念日、长城抗战、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等内容出题提问,参加讲座的踊跃回答,答对者获得了反映冀东抗战内容的书刊《娄平纪念文集》《冀东抗战英雄史诗》的奖励。唐山传承冀东抗战精神郑文忠志愿者团队为讲座互动环节提供了奖励书刊。

杨磊在讲座中,讲座课件用了百余张珍贵历史照片,系统介绍了节振国如何从一名普通矿工成长为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和抗日民族英雄的过程,讲座还介绍了节振国烈士精神的传承过程。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大家又一次感受到了抗日英雄的伟大,感受到了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的必要。 节振国烈士生前是开滦矿工,他以刀劈鬼子兵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壮烈一幕。而后,他参加抗联队伍打鬼子,成为最具传奇色彩的冀东抗日英雄。

自1940年慰冰同志在延安的《中国工人》刊物第9、10两期以“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为题,向解放区军民介绍了节振国的英雄事迹之后,节振国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对节振国烈士的研究和革命精神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1940年夏,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听取冀东区党组织负责人吴德介绍节振国的事迹时,曾指示,这个同志很好,我们要注意要保护培养,不然他会牺牲的。节振国牺牲后,周恩来同志在重庆知道了节振国的事迹,指示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关于节振国的作品,教育人民,打击敌人。

解放以后,节振国烈士被党和政府隆重安葬在冀东烈士陵园,每年都有许多人来凭吊他、纪念他。由全国党史研究会组织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7卷上载入了节振国的传记。在《开滦工人运动史》《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上都记载了节振国的英雄事迹。文艺工作者还把节振国的事迹写成了小说出版,改编成评书在中央电台播讲,排演了现代京剧参加全国汇演,拍了彩色京剧电影在全国放映。在节振国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唐山市和赵各庄矿都建立了纪念塑像,在中国煤炭博物馆和开滦博物馆都陈列着节振国烈士事迹的展陈和半身塑像,在滦县尤各庄,这所小学更名为节振国小学,以永远纪念这位在尤各庄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节振国这个英雄的名字不仅仅是在冀东红色热土上家喻户晓,他的革命精神也在祖国神州大地上到处传颂,节振国是开滦工人阶级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杨磊在从事党史工作研究开滦工人运动史和冀东抗战史时,把研究考证节振国烈士事迹作为了重点。他曾多次与节振国烈士的女儿节凤兰交流,获得了大量第一手关于节振国烈士的珍贵资料;杨磊还曾两次到成都看望创作《赤胆忠心》、《血染春秋》、《英雄为国》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火老师,王火向他介绍了在采访创作过程中所了解的许多鲜为人知的节振国传奇故事;杨磊还与冀东烈士陵园的卞江同志多次交流,了解到卞江在创作《威震敌胆——节振国抗日锄奸实录》一书中在冀东各县节振国战斗遗迹所采访到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杨磊还多次到潘家峪、尤各庄、比古岫、娄子峪等地实地考察拍摄节振国曾战斗过的地方,追寻英雄当年的战斗足迹。为了传承节振国烈士精神,杨磊曾在唐山的大中专院校和机关厂矿做过多场节振国烈士事迹的讲座。为准备讲座课件,杨磊做了大量研究和考证。他认为历史讲座所用的资料和照片一定要符合历史的真实,这和文学创作是不一样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杨磊曾参与《开滦工人运动史》的编写工作,他负责编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六、七、八、九)四章,并作为副主编统修了全书;他在1991年曾参与策划筹建赵各庄矿节振国塑像、参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跨越世纪的开滦》等工作,这个期间,他对节振国烈士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曾发表过多篇论文阐述节振国烈士在中国工人运动中和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作用。2008年,杨磊在主编《开滦130年重要事件》、《开滦130年人物纪事》两本书时,又把节振国烈士的事迹编入其中,并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杨磊在结束讲座说,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致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要记住那些为抗战英勇牺牲烈士的名字和事迹,是他们用青春和血肉筑起了中国不败的长城,伟大的抗战精神是红色的,因为那是烈士们用鲜血谱写的。(记录者:陈沛玉 )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