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梁交城的山川河畔,“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张晋的身影早已与绿水青山融为一体。这位土生土长的吕梁人,用十年公益坚守、数千场实践行动,将环保理念种进群众心田,成为生态吕梁建设中最动人的“志愿坐标”。

初心:从企业家到环保“拓路人”

“做事是一时的,做人是一辈子的,做公益更要有责任、有道德、有担当。”这是张晋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投身环保的初心底色。作为见证家乡从“煤灰漫天”到“绿意盎然”的交城人,他深知生态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量。2018年,张晋毅然放下企业经营事务,牵头成立交城县首个公益社会团体,迈出公益之路的第一步。

2020年,他将目光聚焦生态保护核心领域,创办交城县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以“宣传环保政策、引导公众参与、守护绿水青山”为宗旨,开启系统化环保志愿服务。2024年,他当选吕梁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将个人情怀升华为区域责任,让环保力量从交城辐射整个吕梁。

行动:用脚步丈量生态责任

张晋的环保实践始终扎根一线,以“小行动”撬动“大变革”。每年春节,卦山自然风景区总能看见他带领百余名志愿者开展“徒步登山捡垃圾”活动,蓝马甲穿梭在山路草丛间,逐一清理饮料瓶、纸屑等杂物,这项活动从2022年起从未间断,用实际行动感染着每一位游客。

在河流保护现场,他牵头的磁窑河公园净滩行动中,志愿者们弯腰捡拾河岸垃圾,让返乡大学生赵飞云由衷感慨“善行路上,希望我们一路扶持”。作为交城县首批“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他还以政协委员身份调研黄河生态,提交多份环保提案,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此外,他创新发起“光盘行动 青年一起向未来”等活动,将环保理念延伸至粮食节约等社会治理领域。

创新:让志愿力量形成“聚合力”

面对民间志愿团队“组织松散、活动断续”的困境,张晋用制度与模式创新破局。他牵头制定管理制度、整合资源、规范流程,将协会从“每年数次活动”升级为“每月常态化开展”,团队规模从几十人壮大到几千人,实现从“零散行动”到“系统工程”的跨越。

他探索的“环保+公益+教育”模式更让环保理念代代相传:在“垃圾分类童心同行”活动中,他带志愿者走进校园,通过互动游戏、知识讲座播撒环保种子;在“爱绿植绿护绿”行动中,倡导“每人认领一棵树”,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网络。截至2025年,他带领协会开展主题活动25次,吸引参与者超七万余人次,让“生态绿”成为吕梁最亮眼的底色。

传承:以热忱点燃全民热情

张晋的坚守与担当,如星火般点亮更多人的心。志愿者陈艳红被他“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的执着打动,主动加入团队;大学生王新民在他的带领下领悟到“环保不是口号,是每个人能做的实事”。资金短缺时他个人出资支持,人员流动时他耐心凝聚,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让环保志愿精神在吕梁大地生生不息。

从交城的小河山岗到吕梁的广袤天地,张晋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创新凝聚力量。这抹穿梭在绿意中的“志愿蓝”,正引领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生态守护者,共同书写着吕梁“天蓝、水碧、地净”的生态答卷。(记录者:安传峰)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