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吐彩,翰墨生香。在这个秋意渐浓的丰收时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郑武安教授指导的“中国画综合班、花鸟画班共创未来中国画综合展”隆重启幕。这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自2025年9月24日至10月24日,让我们相约武汉市老年大学香江校区一楼展厅,共同见证笔墨与心灵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缘起·精心筹备

展前一日,班长带领徐毓芳、程守珍、周绍兰、许天来、张海洋、陈伟丽、石建华等一众志愿者们如辛勤的园丁,将136幅作品精心布置。他们在展厅中穿梭的身影,恰似春燕衔泥,以智慧与汗水筑就这座艺术的殿堂。时间虽短,作品虽多,却在他们的巧手安排下,成就了这一方天地间的气象万千。

本次展出的百余幅作品,以三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共同诠释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

黄埔军校校歌歌词,这幅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气势磅礴,激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的共鸣,是对两岸交流历史纽带的坚守。

人物画——铸民族脊梁

通过精准的形神刻画,再现抗战英雄坚毅的目光与伟岸的身姿,让观者感受到穿越时空的英雄气概。

花鸟画——寄美好愿景

灵动的春梅、翩飞的群鸟,以充满生命力的意象,寄托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山水画——抒山河深情

墨色淋漓的峰峦云海,既是对壮丽河山的礼赞,亦暗喻民族精神的巍峨不朽。

绽放·笔墨生辉

漫步展厅,仿佛步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水墨世界。许天来的四尺书法笔走龙蛇,魏培红笔下的小女孩明眸善睐,蔡晓兰的兰花长卷清雅脱俗,石建华的山水小品意境幽远。程守珍的四尺山水大气磅礴,陈伟丽的四尺梅花傲雪凌霜,陈昌林的"春夏秋冬"条幅则娓娓道来四季的轮回。

学员们以笔为舟,以墨为桨,在宣纸的方寸之间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时空对话:

一笔一划,勾勒的是历史的轮廓;

一染一皴,晕洒的是未来的曙光。

更令人动容的是,为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学员们以笔墨寄怀,创作了一系列饱含深情的作品。这些画作中,我们仿佛看见烽火岁月的记忆在宣纸上流淌,听见民族精神的强音在笔墨间回响。它们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对历史的致敬,对和平的礼赞。

传承·师恩如海

郑武安教授如同一位执着的守艺人,在国画教育的园地里辛勤耕耘数十载。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深奥的画理变得生动有趣。开展首日,他连续站立三个多小时,对每幅作品细细品评。那一刻,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用生命点亮生命的引路人。

结语·艺术长青

时光荏苒,鲜血浇灌的土地已繁花似锦;笔墨纵横,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在此交融。136幅作品不仅是学员们艺术追求的结晶,更是他们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温暖期许。

这次画展,是学员们艺术旅程中的一个美丽驿站,也是郑教授教学成果的一次深情绽放。每一笔勾勒,每一抹色彩,都在诉说着对传统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场展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愿这些融汇记忆与愿景的画作,成为照亮前路的一盏明灯,激励我们承载历史、共创明天。让我们在这个金色的秋天,相约展厅,共同聆听笔墨与心灵的对话,感受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愿艺术之树常青,愿创作之泉永涌。

(注:136幅佳作本期仅图例抗战题材作品)

 

记录者:汪文柱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