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雄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荣膺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这份国字号荣誉,在老人家属眼中意味着什么?家属苏先生的讲述,还原了中心从“忧心”到“安心”、从“养老”到“享老”的暖心蝶变,折射出养老服务质量从“基础照护”到“专业赋能”与“人文关怀”并重的质的飞跃。

初识:规整之下的“暮气”

“15年前我送父亲来时,总有一种把他寄存在此的愧疚感,就像是把他暂放在了一个‘安全屋’里,让他不饿着、不摔着,不冻着。”苏先生回忆道,“食堂饭菜当时是大锅炖,父亲说吃饱就行,没啥营养。护理员程式化接待,缺少人情味,交流就更少了,我父亲本就内向话少,那时更沉默了。消防安全设施虽有但缺少标识,楼道角落里堆着杂物,每次离开,我心里都揪着。

老人们大多在走廊长椅上静坐,或在自己的房间里对着电视机发呆,眼神里缺少了光彩。”

改变:细节处的温暖革命

改变悄然发生。苏先生细数点滴:父亲的床头多了一张包联护理员信息卡,房间的灯光换成了柔和的暖光,卫生间加装了牢固的助力扶手和紧急呼叫器,适老化改造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最让我触动的是餐厅,不仅引入了营养师,制定健康食谱,还有个性化的“低糖、低盐食谱”、“少数民族食谱”。我父亲有高血压,现在打饭时,护理员会特意提醒他‘苏爷爷,今天这菜盐放得少,您多吃点’。那种被记得、被关照的感觉,让人心里暖暖的。”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科学”,舌尖上的变革,暖的是老人的胃,安的是家属的心。

焕新:精神世界的点亮

“护理质量的提升,绝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走心’。”苏先生动情地说,“现在的护理员都是我父亲的‘忘年交’,了解他爱读报,就常读给他听。

“还有,我父亲居然成了‘抖音明星’!”苏先生笑着分享,中心成立的“快乐夕阳舞团”以手指舞为主,我父亲每次排练都坐在最前排C位;元宵节猜灯谜,他凭借丰富的知识底蕴,一连猜中多条,赢得满堂彩;原本内向的父亲参加了非遗拓印活动,亲手拓印的“福”字被精心装裱,贴在窗上,阳光照进来时,父亲脸上满是自豪,这在以前不可想象。”

“娱乐活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象棋友谊赛上,老人们运筹帷幄;公益戏曲演出时,台下跟唱声此起彼伏;手工课上,一件件作品承载着老人们的巧思。这里不再是打发时间的场所,而是重启社交、实现自我价值的乐园。我看到了父亲给中心员工讲述抗美援朝抗战故事的照片,我知道,父亲的内心是丰盈而火热的。”苏先生高兴地说着。

守护:织就立体安全网

“安全,是家属最低的底线。”苏先生特别提到了让他彻底安心的安全管理。

他亲眼观摩过中心的消防演练,“模拟火警响起,护理员们训练有素,引导、搀扶、担架转移,对失能老人实行‘一对一包联疏散’,短短5分钟,全员撤离到安全区。那种有序和专业,让人震撼。”中心创新的“14233”安全工作法,将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从智能烟感报警系统到24小时线上巡检,从物理防火隔离门到专业消防员驻点,构筑起一道立体化的安全屏障。“在这里,‘安全’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是融入每个细节的行动,是写在每位员工脸上的责任心。”

升级:专业照护的匠心

面对半失能的父亲,苏先生感受到护理从“劳力”到“匠心”的转变。“过去,护理员们更像是在‘干活’,而现在,他们是在服务,更是在守护。前段时间我父亲咳嗽,嗓子有痰咳不出,我看见护理员会非常专业地为他进行叩背排痰,还会温柔地问我父亲,‘苏爷爷,您看我这力度怎么样’,这种从“任务式”到“沟通式”的照护,让父亲和我都感受到了尊重。”

更让苏先生安心的是“医养结合”的深度融入。中心链接的雄县盛德医院医生定期巡诊,护理员们则成了老人们的“健康前哨”,为老人测血压、血氧,数据录入健康档案。“有一次我父亲血压稍有异常,护理员发现后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时反馈给我们,这种“医疗+养护”的无缝衔接,让我们家属更放心了”。苏先生说着。

赋能:锻造养老“铁军”

护理质量的飞跃,源于中心系统性、制度化的队伍建设。苏先生从新闻里和护理员的口中了解到,中心极度重视“以赛促学、以训促干”。

“中心经常举办大赛并参加各级比赛,我看到护理员王永梅、李招娣等,就是在一次次比赛中淬炼成技术标杆的。”护理员们白天辛勤工作,晚上钻研技术,将“翻身叩背”“认知评估”“助行器训练”等操作打磨得如同艺术。“你能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认同感、有追求,这种精气神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老人。”

标杆:初心织就的区域样本

从当初的忐忑不安到如今的完全信赖,苏先生一家的心路历程,是雄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以养老服务质量为核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中心不仅以“三星级”标准实现了设施的现代化升级,更通过“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文化润老”等创新实践,打造了“兜底保障有力、服务供给优质、安全管理精准”的雄县模式。

“父亲说这里是‘五星级的家’。住了十五年,他笑容多了,状态好了。这份感激,我们家属无以言表。”苏先生激动地说。

 

 

全国“敬老文明号”这份荣誉,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征程的鞭策,它是对一支有情怀、有技术、有担当的养老团队的最高褒奖。十五年的时光之笔,将雄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的坚守与创新,写就成一张令老人和家属满意的暖心答卷,书写出了一曲“初心如磐映桑榆,使命在肩护晚晴”的动人乐章,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在雄县这片热土上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幸福现实,为中国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雄县样本”。(记录者:杜学峰)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