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晚,“惠城红韵·薪火相传”——惠城区庆“八一”专场文艺演出在5A级景区惠州西湖丰湖书院举行。这场由中共惠城区委宣传部指导,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惠城区文化馆总馆承办,龙丰街道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中心联合协办的文艺盛宴,以艺术之名致敬“八一”,让红色精神在惠城大地熠熠生辉 。
精彩回顾:文艺赋能,点亮红色记忆
原本天气预报提示当晚有雷暴,让不少人为演出能否顺利进行捏了一把汗,没想到天公作美,临近演出时雨势渐停,天空放晴,澄澈的夜空下,丰湖书院的古建筑群在灯光映照下更显古朴庄重,为这场红色盛宴铺开了绝佳的天然幕布。
开场舞《战舞》气势如虹,瞬间点燃现场氛围;民歌手张文倩的《兵哥哥》唱出了军民鱼水情,观众们跟着节奏一起打起了拍子氛围感十足;杨军萨克斯演奏的《军歌串烧》勾起峥嵘回忆,他走进人群中跟观众们一起互动非常接地气;惠州市李家拳协会的《鹅城雄风》刚劲有力,观众们喝彩声不断;木木用流行歌《如愿》、《我和我的祖国》传递家国情怀;袁州带来魔术《罗圈献彩》时,奇妙的变幻瞬间抓住全场目光,小朋友们更是欢呼雀跃,稚嫩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为现场增添了童真趣味。从独舞《鸿雁》的诗意,到双人舞《向往》的温情,最后以《不忘初心》舞蹈收尾,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艺术与红色文化交融的魅力。
演出中,一位观看演出的大姐跟我们工作人员聊起了她11岁时发生的故事,她说起了自己与“八一”的特殊缘分:“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我才11岁,那天夜里突然天摇地动,家里的房梁咯吱作响,万幸的是房子没塌。我爸抱着我从窗户爬出来时,隔壁几排平房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哭喊声到处都是。”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当时天又黑又冷,我们蹲在空地上,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心里全是绝望。过了很久远处传来了‘解放军来了’的呼喊,接着就看到手电筒的光在废墟里晃动,穿着军装的战士们扛着铁锹、担架跑过来,那一刻,我就知道有救了。”她说,如今每次看到军人的身影、听到军歌,都会想起当年那些满身泥泞却眼神坚定的战士,是他们用双手扒开瓦砾,用肩膀扛起希望。“今天来现场看演出,看到这么多歌颂军人的节目,就像又回到了那个被守护的时刻,心里特别暖。”简单的话语里,藏着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感恩与敬意,也让现场观众更深刻地体会到“军民鱼水情”的重量。
传承不止:以文艺为桥,延续红色精神
此次惠城区文艺轻骑兵进景区演出,让红色精神浸润人心。活动虽已结束,但红色薪火永不熄灭。接下来,惠城区文艺轻骑兵将继续奔走,把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到景区、送到基层,让惠城红韵持续绽放光芒,以文艺之笔书写传承新篇!
景点简介:惠州丰湖书院简介
丰湖书院始建于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前身是宋太宗八世孙赵汝驭创建的聚贤堂,宝祐二年(1254年),惠州知州刘克刚将其改名为丰湖书院。此后历经元、明、清等朝代,多次兴废与重建,其中清嘉庆五年(1800年),惠州知府伊秉绶迁惠阳书院于惠州西湖之畔的黄塘,重建丰湖书院,使其迎来鼎盛时期。2008年,惠州市恢复丰湖书院为名胜景点。(记录者:李鸿国)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