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作为一名旗帜小记者,走进了张支云非遗博物馆。才踏入馆内,就仿佛步入了一个由时间与匠心交织的世界。这里不仅是一座酒的博物馆,更在深情诉说着张支云爷爷与白酒文化的深厚历史。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关于传承、坚守与热爱的故事。

1924年,张支云爷爷出生于贵州一个贫困的农村。十三岁那年,战火使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辗转来到茅台镇。凭着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他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最终,岁月见证了他的付出——如今的张支云爷爷,已成为白酒传承中的一座丰碑。

漫步在酒香弥漫的展厅中,我在一套传统酿酒工具前驻足良久。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每一滴醇香的美酒背后,都凝结着无数个日夜的等待与守候。

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进一步了解到:一杯真正的好酒,需选用优质而坚韧的米粒,经历“九次蒸煮、八次发酵”的繁复工艺——这一切,正是张支云爷爷毕生研究的珍贵成果。令我尤为敬佩的是基酒的勾调过程:调酒师仅凭一根筷子,就能精准调出层次丰富的酱香美酒。这看似举重若轻的动作,背后却是无数个日夜所积累的经验与感悟。他们品尝的,不仅是舌尖上的醇厚与层次,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那滋味里,有历史的沉淀,也有匠心的温度。

最后我想说,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仍有人愿用一生去坚守一门手艺,仍有味道穿越百年而纯正不变——这本身就是时间赋予的价值启示,也是非遗精神的动人魅力。好酒,是时光的打磨,更是传承的艺术。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