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旗帜小记者张博超、蒋青璇、王紫熙、赵梓一走进张支云非遗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探访之旅。

此次活动旨在让旗帜小记者们近距离接触支云酒传统酿造制作技艺,感受非遗背后的匠心精神与历史底蕴。

活动以了解支云酒传统酿造制作技艺为宗旨,通过专业讲解员的引导,旗帜小记者们从了解“贵州红缨子糯高粱”开始,系统了解了支云酒传统酿造制作技艺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独特工艺。从原料甄选到窖池发酵,从蒸馏取酒到陈酿老熟,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老一辈工匠的智慧与坚守。

支云酒博物馆馆长张小晚代表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对旗帜小记者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用亲切的语气鼓励大家在参观中多观察、多思考。

随后,张小晚馆长围绕博物馆的建馆理念、发展历程展开介绍,结合馆内陈列的酿酒老器具、酒文化文献、不同年代的支云酒藏品等,生动讲解了白酒酿造的传统工艺、当地酒文化的历史渊源,让小记者们直观感受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互动提问环节,面对旗帜小记者们提出的“白酒是怎么酿出来的”“博物馆里最古老的藏品是什么”“如何保护这些酒文化文物”等问题,张小晚馆长耐心倾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细致解答,也分享支云酒业集团由“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祖师爷”张支云、“张一滴”张富强、张炀祖孙三代共同创立,联手打造茅台创始级酿酒师倾力之作——支云酒。支云酒业一脉相承张支云八十六年匠心钻研的酿酒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支云酒传统酿造制作技艺”蕴含108道工序,是张支云唯一嫡传亲创的大曲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张支云、张富强、张炀祖孙三代作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始终坚持耐心打磨、不断精进,使得这项非遗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与发扬。支云酒业集团始终秉持“做好人,做好事,做好酒”的理念,至真至诚,唯精唯一;矢志不渝,做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宗师级代表。张小晚馆长还不时分享酱酒背后的小故事,现场氛围活跃,也让旗帜小记者们在轻松的交流中收获了丰富的酒文化知识。

此次探访意义深远,对于旗帜小记者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知识拓展,更是一次文化启蒙,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中建立起对本土非遗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传承与保护非遗的责任感;从文化传承角度,通过旗帜小记者的视角与传播,能让张支云非遗技艺被更多青少年知晓,为非遗文化注入青春活力,助力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记录者:杜海义 旗帜小记者:张博超、蒋青璇、王紫熙、赵梓一)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