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北澧水河畔的石门县,覃玉华的名字与“慈善”紧密相连。她身兼石门县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意尔康鞋业石门总代理、石门县旗袍文化协会会长和子良镇廖家冲村荣誉村主任数职,多年秉持义工精神,默默坚守、无私奉献,诠释了“大爱无疆”。她既是慈善事业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以柔弱肩膀扛起社会责任,温暖了众多需要帮助的人。

孝亲敬老,传递温情。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覃玉华慈善之路起点与重要部分。多年来,她心系孤寡、空巢老人。每年重阳节是她雷打不动的“敬老日”,她亲自带队到县内敬老院慰问,送文艺节目丰富老人精神生活,还为老人打扫房间、梳理头发、谈心,陪伴他们。此外,她了解老人改善伙食的愿望,多次自费买整头猪肉送到楚江街道观山敬老院等,让老人感受社会关怀与温暖。

她的关爱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牵挂与行动。她常深入多个乡镇走访慰问空巢老人,足迹遍布山乡。多年来,50多名孤寡老人获得其物质与精神双重帮助。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她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争取企业赞助,为全县800名老人每人赠一部预存200元话费的手机,架起他们与外界沟通桥梁,便利其生活。

爱幼助学,托举希望育未来。她是有爱心的“大家长”。2020年,她为全县3000名留守儿童争取公司捐赠价值72万元的鞋子。之后,她牵头组织“爱心妈妈”活动,发动旗袍文化协会6名会员,与石门六中、所街中心学校、石磷完小上百名留守学生结对,给予关怀呵护。接着,她携手县慈善总会多方奔走,为山区困难学生筹集43.5万元慈善助学款助其完成学业。最后,她为子良镇廖家冲村争取100万元资金修建了一所学校。

她是慷慨的“捐助人”。2023年,她为大同山学校学生送价值5万元学习生活用品;发动企业为洞国学校捐款3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个人捐价值5万元运动鞋;组织女企业家协会为杨坪学校捐价值6万元物资。日常慈善工作中,她坚持教育助学,每年向县教育基金会或相关学校捐5000元资助困难学生。同时,牵头县慈善总会开展民政助学活动,每年深入全县调查,资助200名考上大学的困难学子,每人发2000元助学金。每年“六一”,她带领慈善义工分会志愿者慰问山区200名以上留守儿童,送学习和文体用品。

急公好义,危难时刻显担当。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面前,覃玉华挺身而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防控物资紧缺,覃玉华果断停下四川工厂的一条生产线,紧急转产,生产400吨、价值200万元的消毒液并全部捐给防疫部门,解了疫情防控燃眉之急。此外,她还为子良镇廖家冲村争取100万元资金修建了一所学校。

2023年8月,石门县子良镇遭特大洪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发生后,覃玉华立即行动,牵头县工商联相关会员,迅速为灾区筹得16.5万元善款用于灾后重建,助受灾群众渡难关,彰显慈善人的大爱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文化润泽拓慈善新内涵。石门县慈善文化协会会长覃玉华深知慈善不仅是物质给予,更是精神滋养与文化传承。她推动慈善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开展“送戏到敬老院”等活动丰富老人精神世界,组织文化活动传播慈善理念,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她认为弘扬慈善文化、营造“人人可慈善、人人愿慈善”氛围是慈善持续发展根基。

家族同行,善行义举成风尚。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覃玉华的慈善之路并非孤身前行。32年来,她带领全家人一起做义工,无论是打扫街道、在红绿灯路口执勤维持秩序,还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坚守小区门口长达三个月,都能看到她和家人忙碌的身影。这种全家总动员的善行,不仅将爱的种子播撒在家风之中,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周围的群众,带动了更多人加入义工和慈善的行列中来,形成了“以个人带动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的良好效应。

履职尽责,凝聚力量筑大爱。2023年2月覃玉华当选石门县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后,以更大热情和更高标准投入工作。她积极参与“慈善一日捐”,近三年每年个人捐款5000元,今年还捐赠价值13500元的100套衣物用于救助。她关注大病救助,参与县慈善总会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癌症病人每人给予2000元慈善慰问,累计发放可观慰问金,缓解患病家庭经济压力。她凭借卓越组织协调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凝聚社会爱心,拓展慈善服务,推动石门县慈善事业上新台阶。

覃玉华女士多年执着坚守、默默付出,完美诠释“最美慈善人”内涵。她的善行汇聚成爱之江河,义举温暖社会,事迹平凡却伟大、持久且真诚。她是身边可学可做的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近五年,覃玉华先后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湖南省慈善之星”“湖南省慈善楷模”“湖南省慈善总会优秀会员”“常德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记录者:蒋铁阳)

责任编辑: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