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通州的赵先生总觉得祖父留下的那对圈椅碍事。椅圈磨得发亮,扶手处还有个小豁口,放在现代装修的客厅里显得格格不入。要不是母亲坚持 “老物件不能丢”,他早想当成柴火烧了。

 

北京丰宝斋的鉴定师第一次见到这对椅子,就盯着椅圈的弧度不放。“您看这‘三弯腿’,弧度是顺着木材纹理走的,得是有经验的老师傅才能做出这手感。” 他用手指顺着椅圈游走,说这是典型的 “明式裹腿做” 工艺,光这对椅圈就得耗掉两根整料。​

 

最让人惊喜的是扶手的豁口 —— 鉴定师说这处磨损恰恰证明是长期使用的老物件,比完美无瑕的 “新仿” 更有价值。他还讲了个故事:去年收过一对类似的圈椅,椅背上刻着主人的名字,后来通过地方志考证,竟是清代一位著名藏书家的旧物。​

 

赵先生最终决定把椅子卖给丰宝斋,不是因为价格合适,而是感动于他们对待老物件的态度。鉴定师特意带来特制的棉套,亲自把椅子搬到车上,还叮嘱司机:“过减速带时慢点,别让椅子晃着。” 后来赵先生去丰宝斋参观,看到自己家的圈椅被摆在展厅 C 位,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 “传承三代的生活印记”,突然明白了母亲为什么舍不得丢。

北京丰宝斋:15210016680 010-5332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