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的陈奶奶最近总对着梳妆台发呆。这张酸枝木梳妆台是她母亲的嫁妆,镜面边缘的螺钿镶嵌还闪着细碎的光,只是抽屉底板有些松动。儿女们说占地方,可她总想起母亲坐在台前描眉的样子。

 

北京丰宝斋的人上门那天,陈奶奶特意找出母亲的老照片。照片里穿旗袍的年轻女子,正对着这张梳妆台微笑,梳妆台的铜拉手在阳光下亮晶晶的。鉴定师比对照片和实物,发现除了镜面换成了玻璃,其他部件竟完好无损。​

 

“您看这抽屉的‘燕尾榫’,严丝合缝的,” 老师傅打开抽屉,指着底板内侧的毛笔字,“这是当时工匠的标记,相当于现在的防伪码。” 他用专业设备检测木材含水率,说这张梳妆台保存得如此完好,得益于陈奶奶家常年保持的湿度。​

 

谈价格时,陈奶奶有点犹豫。丰宝斋的掌柜看出她的心思,说可以先寄售,等遇到真正喜欢老家具的买主再成交。没想到第三天就有消息 —— 一位研究民国服饰的教授看中了这张梳妆台,说正好能搭配他收藏的旗袍。​

 

成交那天,丰宝斋特意安排了交接仪式。陈奶奶摸着梳妆台上母亲用过的玉梳,对教授说:“它跟着我一辈子,现在换个懂它的人疼惜,我放心。” 教授给陈奶奶鞠了一躬,说会把梳妆台放在博物馆的民国生活展区,旁边就挂她母亲的照片。看着载着梳妆台的车慢慢走远,陈奶奶突然觉得,那些舍不得的时光,其实以另一种方式留了下来。

北京丰宝斋:15210016680 010-53326822